九华旅游|甘肃偏远的小石窟,到底有多厉害?1200平米壁画填补莫高窟的空缺( 二 )



上图为沮渠蒙逊开凿的天梯山石窟
自沮渠蒙逊接受佛教信仰之后 , 便开始在领土之内开始开凿石窟 , 天梯山石窟就是它开凿的最早的石窟 , 也是汉地开凿的第一座石窟 。

此后陆续开凿了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以及今天要说的文殊山石窟 ,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文殊山石窟 。

文殊山石窟虽始凿于五胡十六国时期 , 但在其后的魏、晋、隋、唐、(西夏)、元、明、清历朝历代均有扩建的记录 。

现今依然存有30余个洞窟 , 1200多平米壁画 , 绵延在数十里蜿蜒的文殊山间 , 有着“小西天”和“小敦煌”的美称 。

从景区的前山沿着土路前行可以直达石窟区 , 据当地人说了为了保护石窟 , 景区内的道路依然保持了原来的土路 。
走起路来有些风尘仆仆的感觉 , 让石窟看起来更为古朴 , 30多座窟龛中以万佛洞和千佛洞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最为珍贵 。

两座石窟均为中国早期石窟模式 , 典型的中心柱窟、穹隆顶 , 整体呈正方形状 。 塔柱分成台基、拱龛以及顶部三部分 。

中间拱券内塑彩塑 , 这些彩塑躯体健壮 , 比起中原造像多了几分河西走廊的少数民族气息 , 比彩塑更为特色的就是绘制在四面的壁画 。

河西工匠用西域特色的晕染画法描绘出了千佛、说法图、七佛、伎乐天等题材丰富的图案 , 人物丰富 , 色彩艳丽 , 完全可以媲美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 。

最让我惊叹的就是万佛洞内重绘于西夏时期的大型《弥勒经变》和佛本生故事图 , 整幅壁画宽3.05米 , 高2.3米 , 细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其中包含了12座殿堂、阁楼、门楼一系列的建筑群 , 其中最为华丽的则是其中的239个人物 。

这些人物数量众多可是并不会给你太过拥挤的状态 , 为何如此呢?在我看来因为工匠巧妙的布局 , 将人物按照比例和主次搭配在建筑之中 , 看起来很是和谐 。

除了布局巧妙之外 , 居中的弥勒菩萨穿着也和汉地壁画有些不同 , 弥勒身穿藏式装束 , 同时和河西走廊其他石窟中的交脚弥勒菩萨形象也大不相同 , 成为河西走廊乃至中国都罕有的西夏壁画遗存 。

抬头还可以看到窟顶的飞天 , 这些飞天中既有黑褐色肌肤也有灰白色肌肤 , 和西域壁画中的黑白双飞天又着异曲同工之妙 。

飞天头戴宝冠 , 下身着裙 , 披着天衣 , 整体充满着动态之美 , 细细看的话 , 可以发现两尊飞天的宝冠有细微区别 , 白色飞天带花环 , 黑色飞天带珠冠 , 看得出来应该是表现了一男一女飞天 , 和新疆克孜尔石窟38窟中表现的伎乐天几乎一模一样 , 可见文殊山石窟的开凿时间由来已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