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一泓碧水入黄河!聚焦并州系统治水

汾河|一泓碧水入黄河!聚焦并州系统治水
文章图片

汾河景区白鹭飞
天刚蒙蒙亮 , 摄影师高秋生背上他的相机包悄悄走出家门 , 驾车一路向汾河湿地奔去 。 拍鸟至今七八年 , 高秋生已放不下这份挚爱 。 “啾”一声 , 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 , “咔嗒嗒”快门接续响起——对拍鸟人来说 , 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两种声音 。 目前 , 高秋生储存鸟图的2T移动硬盘 , 库存累计13盘 。
让水量丰起来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以水而荣 , 有了水 , 城便有了生机 , 有了水 , 城便有了活力 。 在完成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一、二、三期工程的基础上 , 全长约10公里的生态修复治理四期项目 , 去年10月1日亮相 , 烟波浩荡的自然风光与亭台楼阁的人文景致融为一体 , 颇具江南风韵 。
像浪花?像月亮?像鱼鳞?近来 ,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网红景点“鱼鳞叠瀑”吸引了不少游客 , 眼前确实震撼:在柴村桥段120米长的水面上 , 分布着23个半圆形的水台 , 酷似“鱼鳞” , 4.5米的落差 , 冲出了层层叠瀑 , 尽显水韵之美 。 “在设计上 , 取自江南水乡的龙脊梯田和佛教的莲花宝座 , 寓意‘鱼跃龙门’ 。 ”汾河景区管委会宣传接待科负责人郭凡介绍 , “柴村桥堰原先很简陋 , 四期工程对桥堰进行重新建设 , 在保留水利工程的基础上 , 增加了景观效果 。 ”远看西山叠翠 , 近看汾水流波 , 汾河景区以水造势、以绿造景、以野造趣 , 成为市民观绿、观鸟、观水的好去处 。
生态补水 , 让汾河景区波光潋滟 。 据了解 , 2008年至2020年 , 引黄工程已累计向汾河生态补水17.21亿立方米 , 促进了流域地下水位的回升 , 也提升了汾河水质 。
目前 , 汾河景区水域平均宽度300米 , 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 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 , 相当于在城市中心设置了一座中型水库 , 在北方城市十分罕见 。 据观测 , 该区域的湿度要比其他区域提高10%至20% , 温度要降低3℃至4℃ 。
让水质好起来
从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龙须沟” , 到清水复流、绿色浓郁的生态带 , 在九院沙河旁居住了40余年的赵庆生深刻感受到“九河治理”带来的环境变化 。 “一到雨季 , 黑臭水裹挟着各种垃圾直接汇入汾河河道 。 ”赵庆生带着孩子一边走一边说 , “你看 , 现在清水复流 , 到处是景 , 孩子们总嚷着出来玩 。 ”去年6月 , 虎峪河和九院沙河西延工程完工 , 污水收集直通西山脚下 。 九院沙河西延白家庄矿段 , 建设施工方特意搭建了一座人行天桥 , 以满足周边居民爬山休闲需求 。
“问题在水里 , 根源在岸上 , 关键在排口 , 核心在管网 。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崔丽英 , 道出了城市问题水体的症结所在 。 按照“查、测、溯、治”原则 , 去年 , 市生态环境部门完成1378个入河排污口的确认与监测工作 , 排除220个排口 , 监测有污水外排的排口159个 , 进一步核查暂无污水外排排口999个 。 市城乡管理部门雨污分流改造管线长度达149公里 , 现有市政雨污合流制排水主线管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