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西省婺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二 )


清顺治二年(1615) , 徽州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 , 十三年属徽宁道 , 雍正十一年(1733)属徽宁池太广道 , 咸丰四年(1854)属皖南道 , 同治四年(1865)复属安徽省 。 其间婺源县均隶徽州府 。
中华民国元年(1912) , 废府留县 , 婺源县直隶安徽省 , 定为小县;二年改为中县 。 三年六月 , 婺源改属安徽省芜湖道 , 十七年八月 , 废道 , 重直隶安徽省;二十一年十月 , 隶安徽省第十行政区;二十三年九月 , 划属江西省隶第五行政区;三十六年八月 , 划回安徽省隶第七行政区 。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 , 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9月 , 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 , 重属江西省浮梁专区 。 1950年6月 , 婺源定为丙等县 。 1952年10月 , 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 。 1971年属上饶地区 。 2000年为上饶市辖县至今 。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婺源解放后 , 改区、乡、保、甲为区、乡、村制 。 全县设7个区、32个乡 。 同年底 , 全县设8个区、86个乡 。 次年增到94个乡 。
1952年4月 , 全县设9个区、1个镇、113个乡 。 1953年6月 , 婺源镇改名城关镇 , 四区西坑乡改名洙西乡 , 五区翻身乡改名岚田乡 , 七区西坑乡改名张村乡 , 九区许村乡改名戴家乡 。
1956年春 , 撤区并乡 , 全县设1个镇、39个乡 。
1957年冬 , 新建“政、场合一”的国营珍珠山、鄣公山(省办)2个综合垦殖场 , 鄣公山垦殖场下辖高湖、鄣山、古坦、长降、秋口、清华、玉坦7个分场 。
1958年10月 , 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 实行“政、社合一” , 撤销区、乡 , 改为社、场 , 下属大队、生产队 。 全县设城镇、西坑、秋口、大畈、晓鳙、江湾、段莘、溪头、思溪、凤山、清华、五星(中云)、赋春、董门、许村、车田、太白17个人民公社和鄣公山综合垦殖场(省办)的占才、鄣山、高湖、长降、玉坦、珍珠山、古坦7个分场 。
1959年2月 , 撤销董门公社 , 并入珍珠山分场 。 同年 , 建立县茶场 。
1960年5月 , 部分公社(场)调整:西坑公社并入城镇公社 , 占才分场并入秋口公社 , 晓鳙、大畈公社并入江湾公社 , 凤山公社与高湖分场合并为浙源分场 , 古坦分场并入鄣山分场 , 玉坦分场与太白公社合并为太白分场 , 许村公社与珍珠山分场合并为珍珠山垦殖场 , 清华公社改为清华分场 。 同年 , 建立石井荷包红鲤鱼繁殖场 。
1961年7月 , 全县社、场规模调整:将城镇公社划分为城镇、西坑2个公社 , 秋口公社划分为秋口、占才2个公社 , 江湾公社划分为江湾、大畈、晓鳙、汪口4个公社 , 段莘公社划分为段莘、大汜2个公社 , 太白分场划分为太白、玉坦2个综合垦殖场 , 鄣山分场划分为鄣山、古坦2个分场 , 增设沱川分场 。 11月 , 段莘公社境内增设裔官公社 , 中云公社划分为中云、高砂、龙山3个公社 , 赋春公社划分为赋春、游山、游汀、甲路4个公社 , 城镇公社的汤村、杨坑2个大队与县茶场合并为武口综合垦殖场 , 石井荷包红鲤鱼繁殖场改为文公山垦殖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