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这个五年,怎样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宜居( 二 )


最新数据显示 ,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 。 这意味着 , 当前全国大部分行政村还未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设施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点和难点 , 也是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的‘蓝海’ , 具有后发优势 。 ”王登山说 。
他分析 ,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相对城市生活污水来说 , 成分更简单 , 处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 适宜采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的村庄可以借鉴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成熟技术 , 减少试错成本 , 快速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 同时 , 村集体经济正逐步壮大 , 能更大限度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和使用维护 。 此外 , 生态环保督察的常态化 , 将倒逼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 。 如今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已被纳入规划进行统筹考虑 , 这类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必将得到更多关注 , 此前存在的技术不适应、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
挑 战 运行管护机制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厕所粪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 每项治理效果相互联系并产生影响 , 制定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制度和实施方案对于提升治理效率、实现可持续治理至关重要 。 然而 , 从沼科所的调研情况看 , 一些地方前期整体设计有所不足 , 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
“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管而缺钱”在许多已形成一定存量环境整治社区的地区 , 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 为何出现了部分闲置设施?沼科所团队分析其原因:一是建设主体与运行主体衔接不畅 。 基层政府、村社组织、农户以及相关市场主体管护责任不清 , 这一问题在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上表现尤其明显 。 二是部分地区治理技术模式选择不当 。 有的地方在建设相关设施时 , 对资源禀赋、气候等因素考虑不全面 , 导致设施建成后无法使用或长时间闲置 。 三是部分设施选址不当 。 有个别村庄将村民小组的垃圾桶放置在离农户家一公里之外的地方 , 影响了使用效率 。 四是部分地区设施运维体系不健全 。 在后续维修等方面 , 责任主体缺失问题仍然存在 。 对此 ,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表示 , 全国大部分地方虽然建了卫生厕所、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 , 但运行管护机制不到位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 影响到整治效果的可持续性 。
此外 , 在资金、人力、土地、技术等要素保障能力上 , 目前也存在不足 。 沼科所团队通过调研发现 ,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中 , 农村缺乏专业技术力量和技术支持 , 村里农民整体上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吸收能力不强 , 影响环境整治的政策宣传和项目实施 。 同时 , 目前我国一些偏远、干旱等特殊条件地区缺乏有针对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技术产品 , 整体上看也缺乏支持农村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末端检测手段和产品 , 部分适用性科技研发总体滞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