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做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粤三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六 )


2017年 , 她第二次参加全国大赛 。 这一次她非常注重内容的撰写 , 但比赛时增设了一个环节 , 主办方找了20位普通观众作为大众评审 , “我发现我专业评审的分数打得很高 , 但是 , 普通观众听起来很吃力” 。 王亚楠说 , 她的稿件中会讲到“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度”这种专业词汇 , 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 , 这并不是他们的语言 , 反而在比赛中 , 有讲解员会讲到民族服饰 , 或是有意思、感人的故事时 , 观众会有代入感 , “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讲解词并不是需要高大上的内容 , 而是要符合百姓的语言 。 不光得有知识性 , 还要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 从这时开始 , 每次她在展览讲解过程中 , 就会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 , 记录下游客问到了问题 , “因为那些才是大众最想听到的内容” 。
2019年 , 她再一次参加全国大赛 。 这一次比赛讲解的题材更宽泛了 , 不再要求讲解员只能围绕本单位的内容 , 而是可以在所在省份范围内寻找题材 。 她确定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为主题 。 确定题材后 , 她前往广州番禺等地搜集、走访 , 找到30多个与冼星海相关的视频 , 并把自己关在屋子内一遍遍看视频以确定素材 , 经常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 王亚楠说 , 这篇稿子她改了36遍 , 每一遍都是从头彻尾大幅度地修改 , 甚至在半夜突然醒来 , 她想到了如何修改 , 就会马上把这句话写下来 , 然后第二天把讲解词给专家看 。 最终 , 她圆了自己的梦想 , 拿到了当年全国“金牌讲解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这也是广东省历年来在全国讲解员大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
因人施讲
让每一位观众都受到尊重
王亚楠说 , 自她进馆工作前 , 鸦博馆就开始致力转型为学习型的博物馆 , 讲解员不仅需要研究和撰写讲解教材 , 馆长还要求员工都必须先在宣教部实习 , 少则两个月 , 多则半年 。 馆长曾跟她说 , 讲解内容需要常变常新 , “他说如果工作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篇讲解词 , 这份工作就白干了……所以基本上 , 我每一次的讲解都不相同” 。
讲述者|做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粤三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文章图片

此外 , 讲解还须“因人施讲” , 这也是王亚楠觉得最难的部分 , “对着小孩子要说什么内容?对着老人要说什么?对着专家说什么?所以我们每人基本上都有6套讲解词 , 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版本” 。
2017年 , 鸦博馆重修 , 在馆内文物旁增设了盲文牌 。 为了让视障群体享受到这样的便利服务 , 开馆当天 , 馆方组织了30位视障观众参观 。 当时王亚楠安排了另一位讲解员接待他们 , 当他们参观前厅时 , 她突然听到那位讲解员说“这里我们看到的就是……”即使观众并没有什么特殊反应 , 但王亚楠觉得语言欠妥 , 她心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常人这样无意的表达 。 于是她接过了讲解 , 却没有着急介绍博物馆的内容 , 而是对观众说 , “各位朋友 , 我们先认真听一下 。 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