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力量》是如何“练”成的 主创团队告诉你( 四 )


作为本土雕塑家 , 怀揣着对山西的深刻情感 , 每位创作团队成员都尽己所能 , 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 。 主创老师们在创作过程中 , 不仅担任了“导演”一般的角色 , 更是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悉心滋养作品 。 “雕塑群里的人物形象 , 包含工农商学兵各个阶层 , 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神态应该是怎样的?雕像群中要不要动物 , 动物应该怎样呈现?很多细节都需要不停地琢磨与推敲 。 ”黄凯说 , 在创作过程中 , 对家乡充满情感的山西艺术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大家在齐心协力和相互碰撞中逐步统一了艺术风格 , 最终呈现的作品受到多方赞誉 。
按照最初的设想 , 矗立在五一广场的雕塑群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 后来为什么起名“力量”?“这也是经过多方讨论后决定的 。 抗日民众的集结 , 是一种力量的集结 , 更是集体力量的体现 。 ”刘维东说 , 这种力量 , 不仅代表了抗日民众团结一心 , 也是新时代三晋儿女开拓进取的写照 。 “五一广场雕塑群作为城市地标 , 是对新时代的山西进行重新定位 , 通过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 让八方来客更好地了解山西、了解太原 , 感受新时代山西的蓬勃力量 。 ”
山西晚报采访人员 武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