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有什么讲究吗

今天是二月二了,在这一天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讲究的,下面具体的来了解下,在二月二的时候为什么又被叫做龙抬头呢?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 。”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春龙节来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 。
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业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有序展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讲师赵运涛表示,“龙抬头”的由来与自然天象有关,它的习俗丰富多样,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 。
饮食习俗更是有趣 。老北京人要吃春饼,称为“吃龙麟” 。此外,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有观点认为,它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
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 。
《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而当地平线上渐渐露出龙“角”,说明春天来了,即民谚所言“龙抬头” 。
也就是说,“苍龙七宿”冬季时隐没在地平线下,等到农历二月初以后,黄昏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但苍龙的身体仍隐没在地平线之下,所以是“龙抬头” 。
赵运涛说,龙有很多吉祥的寓意 。在古代,尽管礼制森严,但平民百姓并没有放弃对龙的喜好和崇拜,节日里要有龙,如正月十五要耍龙灯、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等等 。
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节日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 。
赵运涛表示,大约在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过“二月二”,只不过最初“二月二”和“龙抬头”还没有太大关系,其习俗主要是挑菜、踏青等 。
等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有关“龙抬头”的记载,如“今朝二月二,暂放龙抬头” 。元代《析津志》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
在明清时期记载岁时节日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说法更为明确一些 。如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 。
从节日内涵以及习俗上来看,自古以来人们便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
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在农业上,“龙抬头”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赵运涛举例,比如“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古人认为,龙是百虫之长,它得先醒来,到了惊蛰,才能春雷乍动、唤醒万物 。
当然,有些害虫醒来后,有可能会危害人或者庄稼 。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熏虫”,将害虫提前消灭掉 。
古人认为“二月二”迎来青龙,龙主管着下雨,此后雨水也就越来越多了,适合耕种的季节就此到来 。恰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
南方此时有祭祀社神的习俗,祭祀社神继承的是传统“春社”的习俗,春天是耕种的开始,人们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
赵运涛认为,北方比较缺水,古人认为龙主管降雨,所以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对龙的崇拜更高一些,而南方雨水比较充足,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更高一些 。
所以,同样都是过“二月二”,北方地区的习俗大多是将饮食、舞龙等习俗与“龙”结合起来,希望多下雨;南方地区则是“土地崇拜”,会有祭社神等种种习俗 。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 。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 。
二月二有什么讲究吗
二月二,一些害虫也苏醒了 。人们在庆贺龙抬头的同时,也流传着一些抑制害虫的习俗活动 。
照房梁 。沈大侔在《春风采风志》中说:“二月二日……又以祭余素烛,遍照壁间,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说的就是二月二这天,人们用春节祭祀剩下的蜡烛,点燃后照射墙壁和房梁的习俗 。常常是边照边唱:“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以驱逐害虫 。其实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将要复苏的害虫被烛光照后,容易落下,然后消灭 。照房梁,薰虫儿,实际就是早春季节的一次大扫除 。这一习俗活动在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有记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