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是对美的偏执?还是对美的毁灭?( 三 )


从迟疑、冲动、计划、实施、甚至到最后不惜一切 , 沟口完成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 他亲手毁了那个一直被奉为最美的金阁寺 。
可是 , 沟口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生命的蜕变 。 就像看完这本书的我 , 没有体会到那种历经千辛万苦 , 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 反而是有了一种荒唐的感觉 。
就像沟口他自己 , 在火烧金阁寺之后 , 他想到的给自己的善后之路就是吞食安眠药 。 如果真的是让一个人有突破性成长的实践 , 故事的最后应该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带到更光明的地方 。
金阁寺 , 原本是美的存在 。 也是曾经多少岁月里 , 被世人当成信仰的来源 。 就像书中提到的观点 , 世界都是在变化的 , 人的认知也在变化 。 可是那些留下来的东西 , 也有着它的价值 。
在人性方面 ,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 这两家观点说得都有道理 。 我们在鹤川身上 , 我们看到人性本善 , 我们在世人身上 , 我们也看到了人性本恶 。 而在沟口和柏木身上 , 他们因为天生的缺陷 , 在他们寻求平等的道路上 , 遭遇了很多人的冷眼和鄙视 。 这让他们不相信善 , 这些都有人的演化规律 。
三岛由纪夫说 , 写这本书是为了探讨犯罪的动机 。 这个动机 , 有社会的因素 , 人为的因素 , 个人遭遇的因素 , 个人心理的因素等 。 所有的这些加起来 , 演化成了一种心理畸形 , 即我们经常听到的 , 得不到的东西 , 我就要毁掉它 。 又或者是因为自己本身的缺陷 , 结果反而对美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 。
沟口的悲剧 , 如果说要避免 , 好像没法避免 。 假如他的父亲一直都在 , 说不定可以让沟口在成长的道路上多几年的陪伴 。 待他慢慢长大后 , 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 , 或许能够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真正的英雄主义 , 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 ”
一个人物的命运 , 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那些年 , 日本社会背后一代人的思想状态 。
当我们理想中的信仰和现实的故事不停地冲突 , 我们又该如何从中找到平衡 , 这也是这本书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