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盐|西南三千里

【吃盐|西南三千里】六十五、吃盐的故事
在镇远 , 旅行团的不少学生去附近山上的苗寨访问 , 其中就有一直对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感兴趣的钱能欣 。 两户苗家为他们煮了饭和青菜 , 饭米色白而粒大 , 青菜则淡而无味 。 【钱能欣《西南三千五百里》】
直到近代 , 贵州都常年缺盐 。 一种说法是 , 黔东南苗族的“酸汤”正是盐的替代发明 。 当年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经湘黔滇驿道回内地 , 一入黔境就只见辣子少见盐巴 , “最足以使得我永久不忘的 , 是贵州劳动阶级吃盐的方法” , 路边的饭铺 , 菜里没有一粒盐 , 另有一只碗放块小盐巴 , 吃饭的人 , 吃得淡了 , 倒几滴水在这碗里 , 然后把这几滴盐水倒在饭菜里 , 得一点咸味 。 还有一次 , 半路打尖 , 轿夫喊老板娘拿点水放在盐碗里 , 老板娘说 , 放了水盐化得太快了 , 你们嫌淡 , 拿起来放在嘴里呷呷就好了 , “不到一刻工夫 , 我眼看见这一块盐在九个夫子的口里各进出了一次!”后来丁文江把这段故事告诉朋友遵义人蹇季常 , 结果蹇说:“我告诉你一个故事 , 才真正可以代表我们贵州人吃盐的方法 。 有一家人家 , 父子三个一桌吃饭 。 父亲把一块盐高高地挂在桌子当中 , 对他的两个儿子说道:‘你们觉得淡的时候 , 吃三口饭 , 看一看盐 , 就可以过瘾了 , 不必吃盐 。 ’等了一会儿 , 他的大儿子叫道:‘父亲 , 弟弟吃一口 , 就看一看盐!’父亲说:‘你听他去罢 。 他不懂得事 , 等他咸死!’”【丁文江《漫游散记》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08年9月 , p106 。 】
有一次在苗寨里 , 旅行团的学生们围坐在矮矮的方桌上 , 吃了一顿饭 。 饭后 , 他们坐在草地上唱起歌来 。 听到歌声 , 苗族妇女们也出来了 , “欢天喜地的四周围着” , 接着她们也唱了 , 歌声清脆 , 尾音幽长 , 满是忧郁 , 翻译告诉学生们 , 歌词的意思是:“你们离别了家乡 , 老母亲思念你们;室中暖 , 野外凉;可是你们做了官 , 老母亲在家也欣欢 。 ”【钱能欣《西南三千五百里》】
我在镇远住的客栈开门见山 , 背门临河 , 头晚下了雨 , 早晨起来发现舞阳河变浑了 , 不过半天后就恢复了青绿 。 第二天晚上回到客栈 , 热情的前台姑娘提醒我 , 下游的水坝明天停止放水 , 这样古城的水位就会上涨了 , 这样就看不到那些河滩了 , “就会很好看 。 ”我说 , 其实我更喜欢现在这条河流自由流淌的样子 。 女孩笑 , 你真是奇怪哦 , 河滩有什么好看的 。
早晨不到八点自然醒了 , 神清气爽 , 可能是因为客栈安静 , 也可能是窗外临河 , 开阔舒心 , 又或者是窗外有寒意屋内有暖意 。 上午又开始下雨 , 我不着急退房 , 到外面吃完早餐又回到客栈 , 坐在露台上看风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