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韩超 | 西峰之前世今生( 二 )


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 不是一味地 “摊大饼”式的无限扩展规模 , 而要在这个过程演进中逐步熔铸形成吸纳包容的城市精神 。 正如一个膀大腰圆的人不一定有宽阔包容的心一样 , 西峰天生缺乏一种吞吐万汇、横扫六合的王霸之气 。 千百年来 , 汉风唐云、宋雨清烟 , 多少人迹来了又走了 , 又有多少车痕碾过又湮灭 , 都没有在这里留下明晰的印证 。 生活在大塬上的人 , 一直过着男耕女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 他们在秦腔和道情的高唱低吟中自我满足和陶醉 , 固执地认为“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 。 一旦成为一个城市 , 周边县的人纷涌而来 , 买房子、置产业 , 逼仄的空间挤破了 , 恬静的生活被聒碎了 , 就连曾经沉稳缓慢的步伐也被搅乱了 。 这些人和街道上的贩夫走卒、民工掮客强不到哪里去 , 他们身体进城了 , 但心灵和情感并没有完全融入这座城市 。 他们理直气壮地保留着自己的方言 , 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乡党的圈子 , 忙忙碌碌地奔竞着各自的生活 , 文化习俗上的差别导致了人际关系上的扞格难周 。 同在一个小区栖居 , 同在一幢大楼工作 , 见面点头微笑 , 转身却不知彼此 。 平素不相往来 , 危急关头怎会相互伸出援手 , 甚至互相编段子臧否、揭老底攻讦 。 虽是日常嬉笑怒骂 , 却看得出西峰这个城市自我封闭的心态、坐井观天的眼界和自以为是的城市性格 。
当然 , 作为一个成长性的城市 , 西峰蕴藏着积蓄既久的潜力 , 也涌动着喷薄而出的张力 。 我也毫不怀疑在不远的将来 , 西峰会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 镶嵌在董志塬上 。 一个作家朋友说 , 正在借助一条路的力量融入这座城市 。 “融入”这个词用得好 。 一个城市的魅力 , 不在它的规模有多大 , 也不在它的楼有多高、路有多宽、建筑有多洋气 , 而在于它是包容的、亲和的、让每一个长期居住或临时寄寓其间的人有所适从的 。 我也在逐步融入这个城市 , 许多个早晨和黄昏 , 甚至灯火阑珊的子夜 , 我坚持步行 , 走过岐黄大道、庆州大道 , 穿越九龙路、弘化路 , 漫步和谐广场、文化广场 , 起早贪黑的清洁工一天天扫出了一座城市的靓丽 , 不舍晨昏的锻炼者一年年舞动着这座城市的祥和 , 更有无数忙碌的工人挥汗如雨 , 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 , 精心搭建着这座城市雄伟姿态和恢宏气度 。 逐步形成的高速立体交通网络 , 正在把这个新兴城市牵引走向更为广阔的城市群落和经济圈子 , 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 , 一滴水汇聚着另一滴水 , 一同奔向光明澄澈的彼岸 。
而我 , 只能在心里默默祝愿 , 希望钢筋水泥的层峦叠嶂之间永远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玻璃金属流光溢彩的高处永远能够看得见田野的青葱;希望机器的轰鸣不遮蔽花开的声音 , 廛市的喧嚣不惊扰月亮的清梦;希望清晨的树叶上有露珠轻轻滑落 , 子夜的草地下有薄雾悄悄升腾;希望我的眼眸永远能够数得清夜空里的星斗 , 我的面颊永远能够沐浴清晨扑面而来的清风 , 我的脚掌永远能够感觉到来自地层深处的一缕温度 。 一介书生 , 行走于天地之间 , 除过这些 , 我的青衫之间还能裹挟下什么呢?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