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人之舞合唱 波西米亚人

什么是波希米亚人?波西米亚人是指捷克共和国内波西米亚的居民:
波西米亚人是用来指称以前波西米亚王国的居民 , 这个王国目前位于捷克共和国境内 。这个名字是源自于居住在这里的凯尔特部落的拉丁名词Boii 。今天 , 对于说捷克语的人来说 , Bohemian这个字常常是Czech这个字的同义字 , 只不过它使用的时机比较是在古老风格或和诗有关的脉络下 , 这种用法尤其会带有第二个涵义(请见下文)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他们会说自己是捷克人而非波西米亚人的原因 。另外一个造成Bohemian这个字跳脱了日常用法的原因 , 是因为Czech这个字在1919年-1938年以及1945年-1993年受到官方的推广 , 这是为了形塑一个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将波西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与斯洛伐克合并之後所创造出来的概念 。
波西米亚人的第二个涵义是出现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 。这个名词被用来称呼希望过着非传统生活风格的一群艺术家与作家 。请参见波西米亚主义 。15世纪时 , 波西米亚的兹克姆德国王(King Zikmund)将所有波西米亚境内的拉玛人(Roma)逐了出去 , 他们逃到了法国 , 在那里有时他们就被称为波西米亚人 。在19世纪 , 一些法国作家给予了这个字以新的生命 , 如亨利 穆杰(Henri Murger)就写了一本名为《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情景》(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的小说 。波西米亚人这个词被用来指称那些希望过着非传统生活风格的一群艺术家、作家与任何对传统不抱持幻想的人 。这个词反映了15世纪以来法国人对来自于波西米亚的吉普赛人的观感 。在法国人的想像中 , 「波西米亚人」会让他们联想到四处漂泊的吉普赛人 , 他们是自外于传统社会的一群人 , 不受传统的束缚 , 或许还会带来一些神秘的启示 , 可能对他们也有一些太不注重个人卫生的指责意味在 。
这个名词和不同的艺术或学术社群产生关联 , 并且被用来当作以下这些人物、环境或情况的普遍形容词:在《美国大学辞典》中将bohemian定义为「一个具有艺术或思维倾向的人 , 他们生活和行动都不受传统行为准则的影响」 。
保守美国人经常将波西米亚人和毒品以及自陷贫困连结在一起 , 然而 , 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许多最有才华的欧洲与美国文学名家都拥有波西米亚气质 , 因此如果列出一张波西米亚人名单的话会变得非常冗长 。甚至像巴尔札克这样的布尔乔亚作家都会赞同波西米亚主义 , 尽管大部分的布尔乔亚并非如此 。事实上 , 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常常被视为是相反的团体 。在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的《天堂里的布波族》(Bobos in Paradise)一书中描述了这两个团体彼此碰撞的历史 , 以及现代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融合在一起之後产称的一个新兴上层知识阶级--「布尔乔亚波西米亚人」 , 简称为「布波族」 。英国作家威廉·萨克莱(W. M. Thackeray)是在英文中首次使用这第二个涵义的人 。
波希米亚人 (歌剧)
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 , 又译作艺术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 , 朱赛培·贾克撒、鲁伊吉·佚里卡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穆戈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e Bohème)改编脚本 。全剧共四幕 , 约1小时40分钟 , 于1896年2月1日 , 在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首演 , 指挥托斯卡尼尼 。
作品背景
普契尼自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 , 事业尚未起步前过着一种极为贫困的生活 , 他对于流浪的生活有着切身体验 , 因而后来他不惜与好友莱翁卡瓦洛反目也要写作《波希米亚人》 。1893年 , 普契尼写作的玛侬莱斯科上演后大获成功 , 在经济上有所宽裕后 , 普契尼便开始专心寻找一部能够让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剧脚本 , 于是他发现了《波希米亚人》 。当时 , 普契尼的好友莱翁卡瓦洛已经开始着手于这个故事的音乐创作 , 但普契尼则秘密的完成 , 并抢先发表 。为此 , 莱翁卡瓦洛与普契尼绝交 , 两位作曲家从此再无交往 。
普契尼的作曲风格传承自威尔第 , 虽然其音乐不及威尔第的那么深刻 , 但他能以一种独特的、更为细腻的手法来传达音乐中悲剧的成分 。《波希米亚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说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杰作 , 而其中《波希米亚人》的旋律最为丰富 , 音乐的戏剧张力最强 。歌剧第一幕中的两首咏叹调“你那双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为著名 , 音乐舒缓温柔 , 常常作为独唱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