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二 )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据《泰和县志》记载,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周矩经过多年的谋划后,选择了属赣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滩村畔,将木桩打入河床,再编上长竹条,遏挡水流,然后填筑黏土夯实,最后在主坝上层垒叠坚固的红条石,形成陂坝,名为槎滩陂。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又在于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名为碉石陂。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槎滩和碉石二陂建成后,周矩父子又开挖灌溉渠道36条,使当时禾市镇和螺溪镇的9000多亩田地变成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前面讲到,当地居民多为避乱迁徙至此,姓氏繁杂,为杜绝“以陂谋私”,避免日后的纷争,周矩制定了管理规定“五彩文约”,被称为“仁、义、礼、智、信”五号的名绅大族,依照“五彩文约”规定轮流担任陂长,负责当年的陂田收租与水利治理及维修工作,从而彻底使槎滩陂成为“乡族共有公共资源”,实现了周矩建槎滩陂“不得专利于一家”的初心。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周矩去世前立下家规:陂为二乡九都灌溉公陂,不得专利于周氏。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周矩后辈子孙,官至朝奉大夫的周中和告老还乡后,念先祖周矩创筑槎滩陂之艰难,撰文写下《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文中写道:槎滩、碉石二陂虽为周氏祖先创建,但不得专利于一家,周氏子孙宁待食德之报,而不必食田之获。至今,《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仍作为历史见证镶嵌在周氏宗祠“久大堂”的墙壁上。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周矩次子周羡,历官二十余年,经常为平民主持公道,深得百姓拥戴。周羡致仕归里后,惦念父亲周矩创筑槎滩陂的艰难,而思使槎滩陂永远为民造福,自己出钱增买“田三十六亩、旱地五亩、鱼塘三口、佃人七户,岁收子粒贮以备用,所以给修陂之食,而不劳人之饷”,由此保证了后世修陂的经费来源。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至此,江西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源源不断地灌溉良田,造福民众,但大概周矩父子未曾想到的是,这项水利工程居然服役了上千年,直至今日,仍在引水灌溉良田。
五代十国时期|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竟是一位难民所建,造福当地上千年
文章插图
当然,更让周矩想象不到的是,他主持建造的这项工程,千年后的2016年,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