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河南息县濮公山矿山公园一角。黄 玲摄(中经视觉)
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山中有池、池中有水、水中有鱼。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城南4公里处,“山中天池”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绝壁环绕、水光潋滟,周边植被长势良好,一种别样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漫步其中的游客很难相信这里曾是废弃矿坑。
前不久,又传来好消息:息县濮公山矿山公园通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成为新晋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坑,到争相打卡的景区“网红”,濮公山矿山公园生态转型之路结出硕果。
【 生态|矿坑现“天池”】此山地处淮河南岸,山石属灰岩矿,层理清晰,是生产制作石子、水泥、石灰的好材料。所产“息石灰”是息县“三大宝”之一。这座藏金埋银之地,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矿山资源的日益枯竭,这里成了息县人民挥之不去的“生态伤疤”。矿山及县城周边常年笼罩在灰尘之下,重污染使当地成为结石、肺病、心脏病的高发区。“以前轻易不敢出屋。树上都是白灰,洗完的衣服都晾晒不了,不少村民不得不整天关门待在家里。”息县濮公山管理区中渡店村村民彭国义说。
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投资兴业望而却步,周围群众苦不堪言。10年前,息县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对濮公山区域进行综合整治,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矿区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矿主,矿权设置久远,利益多元,一个坑口的年利润涉及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财路被切断,企业难接受。刚开始关闭时,有夜里偷偷把矿区堵上的坑口扒开的,有玩‘失联’的,有硬挺着的。”濮公山管理区工作人员姚洋飞说。
使出硬手腕,打出温情牌,通过一系列宣传引导工作,矿主逐渐从“不想治、被动治”转变为“必须治、按样治、主动治”,承担起植被恢复的主体工作。自开启生态保护工作以来,当地已栽植20多种景观树,绿化荒山390亩,沿淮滩地造林500亩,打造380亩生态果蔬采摘园。
如今,濮公山绿树成荫、层峦叠嶂、亭台楼榭、水流潺潺,大小矿坑经天然蓄水,连成一片“天池”,裸露山体栽上绿植,待春暖花开,可见“绿瀑”垂下,还有新建成的时光隧道、银杏走廊等多处观景项目。过去寸草不生之地,如今引来数十种鸟类栖居,生态转型成效显著。(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夏先清 杨子佩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武殿森|河北张家口:“雪长城”赛道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 生态|福建武夷山:茶园樱花开不负春光美
- 公园|矿坑现“天池”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等级,现在一共有306个
- 打击乐团|艺术家+文化地标《京·粹》展现北京魅力
- 达芬奇|泾县宣纸小镇现雏形
- 原生态|探访八寨沟,群山折叠,满目苍翠,悬瀑跌水,谷涧池潭
- 上海市|智慧旅游售票系统实现对游客的一站式服务
- 乌克兰|政策引导下旅游企业有望实现稳定经营
- |深圳哪里有原生态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