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奥林匹克精神永驻“双奥之城”( 二 )


冬奥会开幕式后,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其拍摄的视频中分享了参加冬奥会的激动心情,当一位粉衣志愿者大喊“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时,她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成为她和无数网友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记忆。
奥运|奥林匹克精神永驻“双奥之城”
文章插图

2021年1月17日,市民在什刹海冰场体验滑冰车。新华社采访人员鞠焕宗摄
在奥运精神的指引下,北京市志愿者数量随着两次举办奥运会增加。数据显示,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突破448.9万人,《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为志愿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多法治保障。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侯琨,是一位用8年时间走遍举办过冬奥会、夏奥会、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座城市的“奥运达人”。侯琨说,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将有越来越多奥运精神的传递者、奥运文化的守护者让奥运精神走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奥林匹克、中华精神和人类价值实现深度共鸣。
这种共鸣,既是北京与奥运激情相拥擦出的动人火花,也是这座“双奥之城”以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格言精神作为城市发展理念的精彩协奏。
奥运|奥林匹克精神永驻“双奥之城”
文章插图

2月9日晚,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一位冬奥会志愿者的睫毛上结出冰珠。新华社采访人员 彭子洋 摄
北京将是一座更“快”的城市:“两区”建设跑出北京“加速度”;大兴机场、高速路网、轨道交通运营建设加速推进,京张高铁将河北张家口拉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坐着高铁去滑雪,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北京将是一座更“高”的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起航;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达到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北京将是一座更“强”的城市:“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未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将给予奥林匹克运动更大助力。
北京将是一座更“团结”的城市:“十三五”时期,北京的市级国际友好城市数量从52个增长至55个,“朋友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京生活工作,中西方文化在此汇聚交融;抗疫期间,在北京生产的“疫苗”飞往全球,众多外国在京人士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共筑人类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
奥运|奥林匹克精神永驻“双奥之城”
文章插图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