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为什么甘肃天水很不甘肃?( 四 )



兴废无定 , 宠辱不惊

▲ 伏羲庙广场 , 秦腔戏曲公演 。 图/视觉中国
天水与长安的兴衰唇齿相依 。
当大唐盛极而衰 , 宋人南渡 , 元人在东北方建立了大都后 , 那座记忆中依稀还是“宇宙中心”的长安城逐渐被边缘化 , 从王都成为故都、古都以至“废都” 。 天水 , 这座长安城的“后花园” , 也丧失了部分当年作为交通要冲的战略意义 , 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 天水社火 , 也叫“秧(烟)歌” , 它是天水各种民间民俗歌舞形式的总称 。 具体形式有传统的秧歌、高抬、舞狮子、划旱船、夜秧歌、高摇伞、高跷、马社火等 。 1图摄影/陈治平;34图摄影/周亚峰;2图摄影/周文涛
在失去了“龙兴之地”的光环 , 褪去了历史的沧桑后 , 这座老城的画风反而变得异常可爱起来 , 成为了“舌尖上的天水” 。

▲ 天水传统美食:浆水暖锅 , 食材有夹板肉、丸子等 。 摄影/周涛
处在陕、甘两个“主食大省”交界 , 天水人对面食的热爱和西安人如出一辙——遍地是大大小小的面馆 , 桌子上总放着一堆生蒜 , 等你点完单 , 老板潇洒地回头说一句“么麻达!”(天水话和陕西话里的“没问题!”)甘陕以外地方的人 , 八成一脸诧异地听成了“么么哒” 。
而天水人更擅长的是“化淀粉为神奇” , 一样小麦就能玩儿出十多种花样 , 更别说再加入各类杂粮 , 他们研究食物就像做化学实验般严谨 , 但起名字就非常随性了!用荞麦淀粉做成 , 口感筋道的 , 叫天水呱呱;而用土豆淀粉 , 口感绵软的 , 就叫“燃燃”;以至于一块凉粉 , 用漏勺从顶上捞出细条的就叫“捞捞” , 侧面用刀削成薄片的就叫“削削”…….你确定不是来卖萌的?

▲ 荞麦淀粉做成的呱呱 , 必须用手捏碎 , 调料才能入味 。 把呱呱捏碎后 , 拌上油泼辣子、芝麻酱、食盐、食醋、蒜泥等调料 , 拌匀即可食用 。 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呱呱 , 天水人的一天 , 就这样开始了 。 图/视觉中国
到如今 ,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商业时代 , 自古以农业为重的天水的确落后了 。 尽管上个世纪 , 得益于当年“二机部”的建立和“三线建设”的推行 , 天水迎来过一段投身国防建设的峥嵘岁月 , 长城、星火、天光、红山、庆华这些厂子的名字成为老天水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 可是 , 暂时的政策扶持并没能将她转变为工业重镇 。

▲ 天水市秦州区 , 红桥在诸多建筑中显得特别打眼 。 摄影/陈治平
此后 , 从来风云际会的老城错失了一次次的机遇 , 素称人杰地灵的宝地流失了大部分的人才 , 天水顶着“甘肃第二大市”的尴尬名头 , 经济上却与省会兰州相去甚远 , 还隐隐有被酒泉反超之势 。 在这点上 , 颇以文化自傲的天水人和曾经的西安人一样 , 有着说不出的失落 , 但也在这失落中默默攒劲前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