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全诗 了却君王天下事( 四 )


词的下片 , 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 , 快如“的卢” , 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 , 响如“霹雳” , 惊心动魄 。敌人崩溃了 , 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 , 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 。到这里 , 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 , 他“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然而 , 在词的最后 , 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 , 那壮阔盛大的军容 , 横戈跃马的战斗 , 以及辉煌胜利 , 千秋功名 , 不过全是梦境 。实际上 , 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 , 作者报国无门 , 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 , 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 , 真不愧为「壮词」 。而结句的悲壮低徊 , 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 。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 , 上下片语义连贯 , 过片不分 , 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 , 读来波澜起伏 , 跌宕有致 , 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
赏析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 , 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 , 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 , 只六个字 , 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 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 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 去想像人物所处的环境 , 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 , 而且吃“醉”?既“醉”之后 , 为什么不去睡觉 , 而要“挑灯”?“挑”亮了“灯” , 为什么不干别的 , 偏偏抽出宝剑 , 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 , 只要细读全词 , 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 , 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 , 思潮汹涌 , 无法入睡 , 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 , 仍然不能平静 , 便继之以“挑灯” , 又继之以“看剑” 。翻来覆去 , 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 方才所想的一切 , 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 , 也没有明说 , 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 , 天已破晓 , 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 , 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 , 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 , 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 , 他一跃而起 , 全副披挂 , 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
三、四两句 , 可以不讲对仗 , 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 , 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 , 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 , 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 , 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 , 意气昂扬 , “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下得好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 , “点兵”出征 , 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
按谱式 ,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 。后片的起头 , 叫做“过片” , 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 又要“换意” , 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 , 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 ,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 , 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 。“沙场秋点兵”之后 , 大气磅礴 , 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 , 快马加鞭 , 神速奔赴前线 , 弓弦雷鸣 , 万箭齐发 。虽没作更多的描写 , 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 , 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 , 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 乘胜追杀 , 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 , 欢天喜地 , 旌旗招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