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枣树”的直白描写手法,就可能达不到效果的 。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鲁迅在秋夜里想起了故乡,想用“两棵树”来表达他和他弟弟周作人之间由手足之情再到后来有了分歧的一种状况 。
扩展资料:
有资料研究表明,鲁迅先生之所以用这样的文学手法描写,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到鲁迅先生的心境 。如此表达出一种无奈之下无聊的心态 。看似重复却流露出心底的烦躁与压抑 。鲁迅先生也希望当时可以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
作者如此重复地写枣树,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充分注意,一开头就把所要歌颂的对象凸现出来 。等读罢全篇,一对顶天立地直刺天空的勇士形象便完整而又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了 。
在这里,枣树已经人格化了,我们已经从作者的描写中品味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枣树正是那些前仆后继的革命勇士的化身,在当时的黑暗时代,也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真实写照 。
鲁迅先生如此刻意写枣树,正是借助于枣树的艺术形象,抒发他对黑暗的军阀统治强烈的憎恨,和对反抗精神对光明世界的深情讴歌 。我们从这篇散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领略到生的勇气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之情 。
两棵树的故事 两棵树的故事5篇
两棵树的故事1
从前,有一个人在森林里播下了两棵种子,再在上面浇了一些水,便起身离去了 。不久,种子长出了两棵树,一棵高大,一棵娇小 。
从此,两棵树便一直相依为命,不管风吹雨打,那棵高大挺拔的树每次都在狂风暴雨时鼓励那棵娇小的树:要生存下去,要坚强 。他们相依为命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又过了几十年,长得越来越高大,他们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厚 。
那年,秋风萧瑟而来,虽然只是十月份,但狂风已呼啸而至 。风呼呼地吹着,刮到了这一片森林里 。谁也料不到,这样的一个秋日,俨然成了一个严寒的冬日 。尤其那风,吹得吓人 。一阵儿一阵儿的狂风怒吼着将周围的村庄、树林全部翻新了一遍 。后来,周围只剩下这两棵树了,和一些折断的树干及满地的落叶 。
随即冬天来了,北风呼啸,两棵树经过了一阵又一阵儿的狂风 。他们身上伤痕累累,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岁月的痕迹了 。
在暴风中,那棵高大的树终于折断了 。树倒下后轰然一声,随后传来他沉闷的叹息 。如今只剩下了那棵娇小的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她现在已经没了往日的自信,心里只有恐惧感和绝望,而且这种感觉还在增加,仿佛永无休止 。
天色越来越暗,暗到无法看清另一棵残树 。但那棵娇小的树还在喊:“喂,你在哪?”黑暗里没有传来回音,只有一阵儿呼啸 。还没来得及悲泣,又一阵狂风将她折断 。她与另一棵树终于解脱了 。
人只有在死去的时候才会真正解脱 。人与树之间也有着共性:他们都是生物,都可以用感知器官来感知世界,对世界都有一定的认识 。一个人可以在死后解脱,树与人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性,树死后何尝不是解脱呢?
两棵树的故事2
一粒树种被埋在瓦罐下已有些时日了,昏昏沉沉中,她忽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爆裂声,她一下子被同类的这种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试着冲出黑暗 。她的努力没的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咬破了瓦罐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
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而出的那粒种子 。她发现他就在离她不远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自己却被压在一堵高墙下 。
为了往上长,她拼命的吮吸着阳光和雨露,不管雷雨大作还是狂风肆虐,她都挺直腰杆努力向上 。尽管瓦罐刺破了她的脚掌,墙壁磨伤了她的肌肤,她都心无旁骛,甚至拒绝了一棵向日葵的献媚,一株剑兰的示爱 。冬天到来的时候,她终于长到半米高了,他却早已越过墙头,任她怎么努力也够不着他一根细细的枝条 。
这个冬天似乎特别漫长,她常常在寒风中抖动着细细的枝条向他招手,他却根本没有发现她对他的仰慕 。既然牵不到他的手,那就缠绕住他的根须吧 。于是,她竭尽全力将根须向他的方向爬去,全然不顾瓦片的锋利和墙壁的挤压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细小的根须终于接角到了他的根须 。
一股轻轻怯怯的缠绕终于使他注意到了她的存在,他这才发现她和她满身的伤痕 。他把自己有力的根须小心地从那些伤口绕过去,再将她密密地包裹起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求两句与树有关的俗语
- 7两等于多少克
- 两个大婴儿正常体温多少正常值
- 老婆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 隋朝的两大伟大的工程和地位
- 咖啡没开封过期两年能喝吗
-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的两大特点
- 正数的概念
- 两台电脑如何共享
- 美容液能当爽肤水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