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攻略二日游 武夷山游记( 四 )


像极了葡萄酒里的Vieille Vigne (老藤),尽管从口感上来说,“老”的并不一定就是更好的,还要结合品种自身的属性特色,但这种时间赋予的岁月的韵味,确是让很多茶友/酒友趋之若鹜的 。
其中就包括清代儒学家、老茶友梁章钜,他对“枞味”情有独钟,在其《品茶》中如是说:“ 枞味之味,须静心体悟之,微乎微乎!”
想起京城万松老人塔下的正阳书局,门口书架上闲散地摆着些绝版老书,各种类型的都有,上次淘了几本民间章回体小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淘宝!
对我来说,“枞味”可能是比起正山小种更为浓烈一些的烘烤、木质的味道,多了些比如粽叶、青苔之类的原始森林气息 。开始略涩,几泡之后会出现一些甘甜的回甘 。
尽管价格不菲,但我还是更为偏爱第一款正山小种,其实无论哪种饮品,价格高低都不应该成为选择的第一要素 。喜不喜欢、喝起来舒适与否,才是最紧要的!
未完待续…
《徐霞客游记》之《游武夷山日记》译文译文:
二月二十一日 走出崇安县南城门,寻觅乘坐的船 。西北面一条溪水从分水关流来,东北面一条溪水从一 温一 岭关流来,汇合后流注于县南,通过郡、省而流入大海 。船顺流而下三十里,见溪边一座山峰横斜,一座山峰独立高耸 。我感到惊诧而很注意,那横斜的就是幔亭峰,高耸的就是大王峰了 。
山峰南面有一条溪流,向东而流入大溪的,就是武彝溪了 。冲佑宫背面依傍山峰,前临溪水 。我想先抵达九曲,然后顺溪流探胜历奇,于是舍弃冲佑宫而不登其门,逆流而进 。流水很急,纤夫们赤脚行走于溪流之间以挽船前进 。第一曲,右边是幔亭峰、大王峰,左边是狮子峰、观音岩 。
而溪流右边濒临溪水的叫水光石的,上面几乎遍满题诗、刻字 。二曲的右边是铁板幛、翰墨岩,左边是兜鍪峰、玉女峰 。而铁板幛的旁边,崖壁陡峭笔立,其间有三个孔穴,作“品”字形状 。三曲的右边是会仙岩,左边是小藏峰、大藏峰 。
原文:
二月二十一日 出崇安南门,觅舟 。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一 温一 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人海 。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 。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 。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 。冲佑宫傍峰临溪 。
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顺流探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 。流甚驶,舟子跣行溪间以挽舟 。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 。
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遍 。二曲之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玉女峰 。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 。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 。
出处: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之《游武夷山日记》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
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 。
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 。
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 。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 。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 。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 。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 。”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 。
《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