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瑞|延庆有个小张家口( 二 )


村里保存着许多老房子,有些是百年以上的。老房子的结构有特殊的,比如檀条上铺着厚厚的高粱秆,当地人称为“隔档”,再铺上厚厚的黄土,最上面盖瓦。厚重笨拙的屋顶,有着窑洞的效果,保温防晒防雨雪。房子冬暖夏凉,住着舒服,可以抵御山口的寒冷,为戍守边关的将士带来温暖。后人沿用此法造屋,至今未拆,我才得以看到。
我在村子里慢慢游走,寻找着历史的遗存。村里地势于周边而言相对低平,南山路边垣从东西两边的山上交会于此,就像打了个结,拧出一个墩台。古书中有记载:“张家口墩,十余米高,站在高处瞭望南北,联络东西。”不过,现在村子所在之处已经没有墩台的痕迹,仅存一棵大柳树,历经了多年的风霜,依然屹立。
长城的边垣将村子分为南北两部分,老百姓习惯称为“里口”“外口”。这里的人们习惯以边垣为界,分出里外,即现在说的长城内外。光绪《延庆州志》也有记载,当时把这里称张家口,距延庆州城“十五里”。村子分为两个,相隔只是这道边墙,内侧为里,分出里张家口与外张家口,之后有了小张家口的简称。
村子南半部是里张家口。光绪年间,里张家口有二十四户,一百二十五口人,耕地一顷三十亩。外张家口有三十二户,一百六十八口人,耕地比里张家口要多,有三顷九十二亩。随着时间的变迁,村里人口也发生着变化,慢慢地两村合二为一,人口增加了不少,如今有两百多户,五百多口人。
高文瑞|延庆有个小张家口
文章插图
小张家口村的老房 高文瑞 摄村外山上建有俩城堡里张家口村南有龙王庙,村北有土地庙,外张家口有关帝庙、观音庙,这与古书记载大致相同。当地人回忆说,别看村子规模不大,但以前建过不少寺庙,除了前文说的几个,还有后来重建的山神庙,墩台旁曾有仅一楹的老母庙,供奉着老母娘娘,此外还有泰山庙、三官庙等。在清朝,这里算是交通要道,商旅人员往来频繁,村里曾开有两处客栈,生意颇为红火。
村里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残碑,字迹漫漶不清,另一块保存较为完整,名为“分修长城题名碑”,是万历元年(1573年)立。完整的碑为圆首,材质是花岗岩,通高1米多,周围饰以阴线卷云纹。碑文刻有主持修建长城的10位官员:钦差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山西蒲州王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湖广嘉鱼方逢时、钦差巡抚宣府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右副都御史浙江山阴吴兑,以及提调宣府南山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陕西榆林孙朝梁、中军怀安卫千户张维城、宣府前卫指挥王佑、把总怀来卫镇抚刘思等。石碑现在放置在一户人家的院落里,平时用布挡着。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