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免门票增收入”的辩证法

近两年来 , 全国多地陆续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活动以提振文旅消费 。 据报道 , 部分景区门票免费后 , 收入不降反升 。 目前 , 很多景区正在探索摆脱门票经济 , 大力开发索道、攀岩、演艺、文创等二次消费产品 。
过去 , 旅游收入提升主要靠景区门票拉动 。 当观光游客量稳定增长 , 门票经济便不会轻易萎缩 , 也正因如此 , 不少地区和景区长期抱守门票思维 。 而当前 , 一些景区在免费后“出圈” , 收入不降反升 , 说明门票并不是景区发展的唯一“命脉” , “门票经济”里也有“辩证法”——门票上涨 , 经济效益不一定增加 , 门票减免 , 反而可能给景区和城市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 。
现实中 , 不乏这一现象的经典案例 。 西湖景区在2002年实施免门票政策 , 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 。 结果证明 , 免费开放的西湖延长了游客在杭州停留时间 , 由此产生的旅游收入大大超过在门票上的“损失” 。 被人津津乐道的“241算法”解释了这笔“账”——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 , 当地旅游年综合收入增加约100亿元 。 如果能舍弃门票的“芝麻” , 捡到经济发展的“西瓜” , 算全盘账、长远账 , 这就是门票优惠产生拉动效应的秘诀所在 。
有专业人士指出 , 门票收益已成为“夕阳产业” , 这不仅源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 更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 。 随着消费加速升级 , 体现在旅游业上 , 就是从简单的观光游向更高层次的体验游转变 。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类型更加多元 , 对旅游体验的层次性要求更高 。 可以说 , 靠门票收入创造旅游收入红利的时代已过去 , 引导游客进行二次消费正成为市场发力点所在 。
当然 , 要让更多景区实行降价或免费游览 , 还需要考虑更多客观因素 , 但不降反升的实证 , 恰恰说明市场为景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 对景区来说 , 应该趁此机会 , 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 加快景区产品服务升级和多业态、多元化经营;从“单打独斗”向“全域联动”转变 , 融入全域旅游整体布局 , 实现共赢;从“管理挖掘”向“科技赋能”转变 , 依靠科技信息赋能 , 最大限度降本增效 。 当越来越多的景区敞开免费大门 , 必然会引发“鲶鱼效应” , 更好释放旅游业的“乘数效应” 。
【门票|“免门票增收入”的辩证法】作者:魏晓敏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