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山|毗河静静流( 二 )


泥巴沱 , 曾经是个繁忙的大码头啊!泥巴沱 , 在我心中顿时光彩熠熠 。
从此 , 毗河岸边就成了我惯常去的地方 , 去得最多的当然是泥巴沱 。 一个人或与三五友人 , 岸边喝茶 , 看水面初平 , 水鸟翩跹;看岸树绿黄 , 芳草萋萋;看野渡无人 , 浪静舟横 。 我喜欢这份静谧和自然 。 毗河的前世今生 , 也日渐清晰 。 她自西北随逐渐倾斜的地势向东南流 , 沿凤凰山、天回山、繁阳山到木兰山北麓折向东流 , 流至金北丘陵与云顶山之间夺路而去汇入沱江 , 全长60多公里 , 一半以上都在新都境内 。 她虽不能与万里长江千里嘉陵江媲美 , 和我故乡的河流也很不一样 , 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是壮美 , 波澜不兴清且涟漪是柔美 。 或许 , 人到中年以后更喜欢后者 。
进入新千年后 , 毗河沿岸面貌变化频仍 。 泥巴沱更是被几个楼盘包围 , 有的河段竟然被岸边酒店隔断 , 周遭已是现代城市 , 泥巴沱却像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踟躇于城市缝隙的流浪者 。 好在时间不长 , 终得统筹治理 , 进而成为城市中的湿地公园 。
泥巴沱湿地公园 , 原来的定位为“新都绿肺” , 通过自然做工的方式 , 着力保持植物群落的原始状态 , 辅以具有自我净化功能的湖泊湿地以及道路桥梁、体育休憩等基础设施 。 现在 , 按照公园城市新发展理念 , 促进天府文化和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要求 , 新都区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 增加了可进入性、可参与性 , 规划于公园北区植入大剧院、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 打造“成都北部文化艺术中心” 。 据说 , 一院四馆的建筑布局设计取意于吉祥的“仙鹤” , 汲取仙鹤柔美的姿态和轩昂的动势 , 将一院四馆以及连接景观走廊都“生长”在极具东方神韵的仙鹤躯体之中 。 我期待能很快看到这只巨型“白鹤”站在河湾岸边 , 欣赏碧波里自己的倒影 , 听微风弹拨毗河轻柔的琴弦 。 泥巴沱的腹心装进了文艺的一院四馆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有理由相信 , 建成后必将呈现给我们天人合一的美学成果 。
河水交响铮淙着生命的生长与轮回 , 河流是城市沧桑变化的见证与记录 。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某个初冬 , 新都县文化馆的文学辅导老师带着几个文学青年在泥巴沱成立了“远方诗社” , 大家站在那座吊桥上 , 向远方呼喊 , 抒发心中梦想 。 如今 , 文学青年已年届花甲 , 毗河边这个叫泥巴沱的老河湾 , 名字依旧 , 轮廓依稀 , 模样却早已数度蝶变!可喜的是与城市同频、与时代同步的气质大大升华 , 已让她芳华重生 , 愈发万种风情 。
毗河静静地流 , 泥巴沱静静地成为新都人的心灵港湾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