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 苏格拉底式爱情

苏格拉底式爱情是什么意思?苏格拉底式爱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
苏格拉底式的爱情是什么苏格拉底式爱情,是柏拉图式爱情的同义词 。
苏格拉底的恋人不知道是谁,只知道他的老婆是个泼妇 。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 。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 。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 。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 。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 。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 。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 。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 。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
柏拉图文师傅:“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你到附近的麦田去,顺着地垄往前走,把你看到的、最大的麦穗摘下,拿回来,我就把答案告诉你 。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你只能在前进的途中摘麦穗,不能后退摘取 。”
柏拉图听后就到麦田去,过了一阵子,他空着收回来了 。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没有麦穗?”
柏拉图沮丧的说“麦田里都是麦穗,为了摘下最大的,我只有一直往前走,边走边看,结果走到尽头一个也没有摘下 。”
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爱情 。爱情是一山望过一山高的游戏,最大的麦穗很有可能在最后出现,这就是爱情心理 。”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曾三次去意大利南边的西西里岛一带进行活动,企图影响叙拉古城邦的僭主狄俄尼悉俄斯父子,实现其理想的贵族奴隶主政治 。失败后回到雅典,约于公园前387年创办学园 。在《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道德、政治和教育理论 。竭力为贵族奴隶主统治下的社会秩序辩护;并提出“哲学王”的理想,把“哲学王”看作天生的统治者、立法者,公开宣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不灭论 。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 。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 。在认识论上,认为感觉是以个别事物为其对象,然而不可能是真实的知识的源泉;一切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的“回忆” 。宣称辨证法的一个意义就是人们回忆理念的过程 。辨证法“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达到理想”,逐步上升到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这也就是宇宙最高的和最终的目的;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以至一切存在之所本,正如太阳是光明和生命所自出 。但宇宙的原动力是所谓“巨匠” 。“巨匠”将理念加之于原始的混沌或物质而构成有秩序的宇宙 。在美学上,认为既然个别事物是理念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又“模仿”个别事物,因此是“摹本的摹本”;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不能为艺术所表现出来 。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 。列宁把唯心主义发展路线成为“柏拉图路线”,并揭露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