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放学的路,更喜欢走小巷。小巷曲径通幽,是男孩子游戏的好场所。那时县城的莲花山,山上多树林灌木丛,举目县城全是低矮的平房、窄窄的小巷。放学路上的孩子,边走小巷,边引逗一下人家的狗,被人家狗“汪汪汪”狂追了一阵,也是够刺激的。在小巷边,捉个迷藏,对女孩子做个恐怖的声响,还有将路边的蛇,放在路边,看女孩来了听那一声声惊叫,真是过瘾。走得多了,巷子也就熟悉了,这城中的村子里,有的是树。爬树、上墙,动作跟猴子似的。后来,县城有了二层小楼,那是建筑社和陶瓷厂的二层小楼。这可是县城的高层建筑了,小孩子没有找不到的地方,我们常常偷偷爬到这楼上看看城里的大街小巷,体验一下楼上楼下的感觉。大人都说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常常跟同学争论,我们什么时候能过上共产主义呀?
文章插图
这放学路上,小孩子不光是喜欢恶作剧。我们也有安静的时候,静下来也很喜欢一些风行当时的娱乐生活。县城终于也建起了电影院,这可是全县最繁华的地方。能进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那真是天大的享受。没机会去看电影,就在电影门口听,人家在室内看电影,我们在门外听一听电影的故事。县城重要的路口柱子上有高音喇叭,这喇叭常常播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快板书《西游记》,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坐在喇叭下面听一听评书,也真过瘾啊。
那时候没有网吧,没有游戏厅,每到星期六县图书馆都能开放,到图书馆看看书也是很惬意的事。在家里在学校里是见不到这样的书的,我第一次读《红楼梦》,读《三国演义》就是在这县里图书馆里完成的。来读书的有大人,有单位上班的公家人,再就是我们这些学生,大家都安静地读书,这时候比在课堂里读书安静多了。也就在这时候,我爱上了读书,也喜欢上了文学。
不愿放学回家,总喜欢尽情地“疯狂”一阵子。回到家,爹娘总是呵斥,咋不早回家?往往就说,老师留我们扫地了,一句话就搪塞过去。拿老师的话当挡箭牌,还真是管用。家在乡下,回到家就不能玩了。如果天尚早,就得下田干活;如果天晚了,那也不能耽误功夫,晚上跟着母亲到碾道里,推磨推碾,当毛驴一样使唤。放学路上,我们总喜欢多逗留一下时间,即使饥肠辘辘,也不愿早早回家。
文章插图
40年后的今天,城里的路越建越多,原来县城就一个十字路口,横纵两条道。现在横纵八条道,十字路口、红绿灯真是数也数不过来。路越来越宽,车越来越堵。路上始终是车辆驶过。这曾经的小城,真是长大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乡下人,都在城里买房,住在城里,成了城里人。原来只有“公家人”才住城里,“公家人”的孩子才在城里上学,现在只要住在城里的,孩子都在城里上学。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放学路上了,倒是成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路上。县城的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交警们严阵以待,各种各样各种功能隶属于各家单位的探头睁大了眼睛一遍遍扫描着经过的每一车辆和行人。已经没有了毛驴车,肩挑背驮的行人已经见不到了,自行车成了高档的健身设备而非代步工具,城市共享自行车是政府送给市民的福利。车流如川,人流如潮,走路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学校门口成了拥堵的代名词,上下学的孩子和接送的家长们塞满整条路,车辆已经长得望不到尽头了。刚刚放学的孩子,走出校门,然后再被送到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也不知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班,孩子们在这里要按照家长的意愿学习很多东西。孩子们不似当年的我们那般随心所欲的玩耍了,所有的时间都被安排满了。一个个小大人似的,说话都带着大人的腔调,那个可怕的分数,成了孩子的成功的炫耀和失败的梦魇。孩子们真忙啊!带着父母的愿望,学习着各种总也学不完的课程和技能。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酒廊|羊毛被薅秃?上海知名五星级酒店餐厅遭百人哄抢:守在出餐口、徒手夺糕点……
- 预定|羊毛被薅秃?知名五星级酒店餐厅遭百人哄抢
- 棉毛裤|400年不通车!这座漂在水上的古镇,被遗忘的世外桃源,值得一去
- 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漠在哪里?四大沙地之一,许多人去了摇头,原因在这里!
- |浙江有一4A景区,以生产毛竹为主,目及之处全是大毛竹,满眼绿色
- 毛乌素沙漠|这些景区穿汉服可以免费入园!我不允许你不知道!
- 安徽|今天被南方的鹅毛大雪刷屏!“断桥残雪”美呆 有人在雪里实现“冰墩墩”自由
- 冰雪|今天刷屏的鹅毛大雪十年未见?明早起来能看到冰雪杭城吗?气象台回应
- 大部地区|被南方的鹅毛大雪刷屏!“断桥残雪”美呆,有人在雪里实现“冰墩墩”自由
- 中雪|今天杭州人刷屏的“鹅毛大雪”,只是小到中雪?并非十年未见?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