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活态传承潮起来“非遗”愈发招人稀罕( 二 )


如今 , 平遥推光漆器已随着传统老工艺的继承发展 , 逐渐形成一个产业群 。 据不完全统计 , 当地从事平遥推光漆器生产经营的单位有近140户 ,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加工单位达40余户 , 相关从业人员7000人左右 , 经济总量达5亿元以上 。
创造条件让“非遗”走出“深闺”
“保护好‘非遗’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 意义重大 , 影响深远 。 ”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霍文忠介绍 , 多年来 , 平遥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的理念 , 把遗产保护作为立县之责 , 不断提高全民参与度和百姓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形成文化遗产聚集效应 , 为古城营造更好的人文环境 。
目前 , 平遥已公布各级“非遗”名录137项 , 其中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平遥纱阁戏人、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平遥弦子书、票号文化、镖局文化等19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 , 31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 。
霍文忠介绍 , 平遥文化遗产资源丰厚 , 不仅有生产性的 , 还有观赏性的、记录性的 。 他认为 , 有生命力的非遗一般是当代人还能吃、能用的 , 像平遥牛肉就令无数游客大快朵颐 , 而一些与当代生活脱节的非遗明显缺乏活力 。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 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很多工作 。 ”霍文忠介绍 , 以推光漆器为先导 , 实施生产性保护;以县非遗展览馆为龙头 , 实施博物馆保护;以春节活动为带动 , 加强民俗保护;以传习基地为中心 , 加强人才培养;以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为载体 , 推进县域村落的整体保护;以创意为核心 , 促进非遗保护的升级……
目前 , 平遥古城内已建有3座大型非遗专题博物馆 , 分别为依托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建起的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依托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建起的牛肉博物馆、依托宝剑制作技艺建起的文涛坊古兵器艺术博物馆 。
“平遥中国年”期间 , 平遥古城种类繁多的特色非遗商品 , 成为游客的必购物品 。 其中 ,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宝龙斋布鞋负责人侯天龙 ,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 不断在款式、用料、花色方面进行创新 , 加入了时尚元素 , 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挑选 。
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 , 平遥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非遗+扶贫”模式 , 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 对村民进行手工艺培训 , 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 其中 , 宝龙斋布鞋就在平遥南政乡侯郭村设立工坊 , 吸纳农村妇女参加制鞋技艺培训 。
近年来 , 平遥的非遗文创产品也在不断推出 。 平遥古城景区与故宫文创合作 , 在古城内设立了平遥礼物店 , 通过培训、比赛等方式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意创新 。 眼下 , 平遥正不断创造条件让“深闺”之中的非遗产品走进大众消费市场 , 既让非遗活化传承 , 又提升经济效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