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 香附( 四 )


性味:辛微苦甘,平 。
归经: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 。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
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诸症,二者可配伍应用 。但木香药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气滞之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泄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疝气疼痛以及胸痹心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症瘕疼痛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
香附的作用:
香附配伍乌药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 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 。二药合用, 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 。
香附配伍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 。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 。
香附配伍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兼能活血;木香行气止痛,兼能温中 。二者伍用, 有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胃脘疼痛等症 。
香附配伍高良姜 香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高良姜温中散寒、降逆止痛 。二者伍用, 高良姜得香附,则散寒祛郁;香附得高良姜, 则行气散寒 。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肝胃、气滞不行之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者 。
香附配伍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苏梗理气安胎、宽中除胀、和胃止呕 。二药伍用, 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娠妊呕吐、腹胀等 。
香附配伍当归、艾叶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三药共用, 共奏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 。
香附配伍延胡索 香附走气分,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二者伍用, 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淤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疝气疼痛以及痛经等 。
香附功效与作用2
香附的食用方法
香附艾叶茶
功效:行气理血,祛除寒湿 。主治心气痛,腹痛,痛经 。
组成:制香附80克,陈艾叶15克 。
制法:二味按上述用量加水150毫升,用文人同煎,待熬至欲干时,去艾叶,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
当归香附泡酒
组成:当归20克,香附30克,黄酒250克 。
用法:将前二味洗净,浸泡酒中3天,每服15—30克,日 服2次
功效:疏肝调经;适用于女子青春期肝气郁结而致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者 。
香附川芎红糖煎
功效:理气解郁,止血调经 。
主治:气滞血瘀型经期延长;症见月经不断,淋漓10余日不净,色黑有血块,排出不畅,小腹疼痛 。
材料:香附10克,川芎6克,红糖50克 。
做法:上3味同时放入砂锅,加入水,先武火后文火煎半小时,去渣取汁,2次/日,早、晚空腹服,1剂/日,连服7日/疗程 。
香附当归蜜饮
功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尤为适宜 。
材料:香附10克,当归尾10克,延胡索10克,乌药10克,蜂蜜20克 。
做法
1、先将香附、当归尾、延胡索、乌药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 。
2、将上述材料同放人沙锅中,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人杯中,趁温热加入蜂蜜 。拌和均匀即成 。早晚2次分服 。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为常用中药 。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原名“莎草”至《唐本草》始称“莎草根香附子”,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制香料,故名 。
别名:香附子、莎草根 。
产地:主产于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河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