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瘴气是什么 瘴气是什么( 四 )


南方多瘴 , 瘴气是山林恶浊之气 , 发于春末 , 敛于秋末 。各路的瘴气都是清明节后发生 , 霜降节后收藏 , 独有自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 , 可以说四时都有的 。四时不绝 , 尤其以冬天、春天为最厉害 , 与别处不同 。
多瘴的地方 , 它那个山岭差不多是纯石叠成 , 一无树木 , 雨淋日炙 , 湿热重蒸 , 加以毒蛇、毒物的痰涎、矢粪 , 洒布其间 , 所以那河流溪水不是绿的 , 就是红的 , 或是腥秽逼人的 , 这种都是酿成瘴气之原因 。此地山上 , 林树蓊翳 。空气新洁 , 瘴气自然无从而生了 。
三.瘴气的分类
按发病季节分 , 春天叫作青草瘴 , 夏天叫作黄梅瘴 , 秋天叫作新禾瘴 , 冬天叫作黄茅瘴 。按症状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等 。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 , 依动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鸭虫瘴、黄蜂瘴等 , 还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
四.瘴气发作的情形
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 , 一种是无形的 。有形的瘴如云霞 , 如浓雾 。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 , 或异香袭人 , 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 , 初起的时候 , 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 , 忽而从半空坠下来 , 小如弹丸渐渐飘散 , 大如车轮忽然进裂 , 非虹非霞 , 五色遍野 , 香气逼人 。人受着这股气味 , 立刻就病 , 叫作瘴母 , 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 , 清早起来 , 咫尺之间人不相见 , 一定要到日中光景 , 雾散日来 , 方才能辨别物件 , 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居民晓起行路 , 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 , 方可以抵抗瘴气 , 否则触着之后 , 一定生玻夏天甚热 , 挥汗如雨 , 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 , 当风取凉 。夜间就卧 , 必定密闭门户 , 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原故 。
五.破除瘴气
一种是薏苡仁 , 久服之后 , 可以轻身辟瘴 。还有一种是槟榔子 , 亦可以胜瘴 。其余如雄黄、苍术之类 , 时常拿来烧了熏 , 亦可以除瘴 。根本办法 , 只有将土地统统开辟起来 , 人民一日稠密一日 , 那瘴气自然一日减少一日了 。还有一层 , 在有瘴气的地方住得长久 , 亦可以不畏瘴气 。
瘴气
病症名 。温病之一 。感受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 , 多见于南方 。《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黄芒瘴 , 犹如岭北伤寒也 。南地暖 , 故太阴之时 , 草木不黄落 , 伏蛰不闭藏 , 杂毒因暖而生 。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 , 季夏讫孟冬 , 行黄芒瘴 。量其用药体性 , 岭南伤寒 , 但节气多温 , 冷药小寒于岭北 , 时用热药 , 亦减其锱体 , 三分去二 。但此病外候小迟 , 因经络之所传 , 与伤寒不异 。然阴阳受病 , 会同表里 , 需明识患源 , 不得妄攻汤艾 。假令宿患痼热 , 今得瘴毒 , 毒得热更烦 , 虽形候正盛 , 犹在于表 , 未入肠胃 , 不妨温而汗之 。已入内者 , 不妨平而下之 。假令本有冷 , 今得温瘴 , 虽暴壮热烦满视寒 , 正须温药汗之 , 汗之不歇 , 不妨寒药下之 。……其一日二日 , 瘴气在皮肤之间 , 故病者头痛恶寒 , 腰背强重 。若寒气在表 , 发汗及针必愈 。三日以上 , 气浮于上 , 填塞心胸 , 使头痛胸满而闷 , 宜以吐药 , 吐之必愈 。五日已上 , 瘴气深结在脏府 , 故腹胀身重 , 骨节烦疼 , 当下之 。”
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
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 , 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 , 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 。他们进一步观察 , 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 。例如 , 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 , 都容易患疟疾 。于是 , 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 ,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 。不仅如此 , 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 , 气味难闻 , 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 , 也称“瘴气” 。所以 , 无论东方西方 , 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 。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 , 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 。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 , 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 , “南方岚湿不常 , 人受其邪而致病者 , 因名瘴疟”(《景岳全书》) 。但是 , 无论“瘴气”、“异气”还是“戾气” , 都看不见摸不着 。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 。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 , 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 , 实为很大进步 。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 , 因为这些所谓的“气”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 , 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 , 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 , 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