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香 陈洪波 冯保( 三 )


谋立藩王自然是笑话,可高拱想要夺权这就和谋反没区别了 。要不是李太后和张居正还念着与高拱昔日的恩情,以冯保的“除恶务尽”,高拱绝对不可能活着走出紫禁城 。
于是,万历年初年冯保为首的宦官集团,张居正为首的朝臣,李太后为首的皇族,三方之势已成,共同为年幼的神宗保驾护航 。
也对,从几何学说,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 。
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冯保的事情就乏善可陈了 。这时候的冯保,已经是大明宦官第一人,权势熏天 。他一方面照顾着李太后与小皇帝,一方面与张居正配合无间,帮助张居正顺利推行新政 。
那我们就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吧 。
很多人奇怪,冯保虽说身任要职,但为什么大家总是把他抬高到与李太后,张居正平等的地位 。说到底冯保只是皇家的家奴,张居正这样的外臣受制于司礼监与东厂的权势,尚可理解,而李太后又为何如此看重冯保?
在李太后看来,冯保是家奴不错,可也是她自己联系外朝,制衡朝臣的重要手段。李氏只是平民家庭出身,夫君做裕王的时候,本就郁郁不得志,自己的公公也不喜欢裕王一家,李氏一直都只是默默尽着一个女人的义务 。
从父,从夫,从子 。她没有当年张太后的眼光手腕,能够扶持宣宗,英宗上位;也没有“夺门之变”中孙太后的狠辣,发动所有力量整垮代宗,助英宗复辟 。她只能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并为之坚持不懈 。
所以她需要张居正来主政,让大明帝国正常运转;还需要冯保来主内,照顾母子二人的生活,并时不时地用冯保来“提点”下张居正 。
冯保做的很出色,也很让人放心 。冯保早在嘉靖年间,就与裕王府有交情,在隆庆年更成为了太子的近侍 。双方是有传统友谊的。
且冯保良好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他不会因为飞智而轻易干政;他自幼入宫的出身履历,也代表着他对大明皇室的绝对忠诚 。而冯保掌管下的内宫,也很好地配合着李氏,监管约束着年幼的神宗 。
一动不如一静,并不存在冯保之外还有“王宝”之说,对于李太后而言,冯保就是最好的人选 。
对于张居正来讲,如何对待冯保,他只有三个选项: 打压,吸纳,盟友。
打压不现实,张居正可以打掉冯保,但司礼监依旧存在 。他推行的新政,依旧需要司礼监“批红”的配合才能够顺利施行;吸纳冯保?那和当年高拱想要收回司礼监权力有什么区别,皇家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
所以成为盟友是张居正如何处理与冯保关系的唯一选择 。好在万历初年,冯保只需要对李太后负责,年幼的皇帝也尚无集权亲政的念头,冯保便没有染指外朝的动机,张居正可以全力施为 。
我以前说过,冯保,张居正,李太后的三角组合,是建立在皇权弱小的基础上的 ,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
但所有人都忽视了年幼的神宗 。
神宗也许因为害怕冯保无处不在的监视网与时不时在母亲处的小报告,而忌惮冯保,却绝不会把冯保上升到张居正,李太后这样的高度等同视之 。
从神宗后来亲政时,选择自己上去和朝臣硬刚,也不扶持宦官来恶心群臣这点看,神宗是真的把冯保当做了自己的家奴 。
张居正管自己,因为他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内阁首辅,劝谏是理所当然的;李太后管自己,因为她是自己的母亲,是自己世上唯一可以真心信任的人,管教自己也是正常的 。冯保呢?
在神宗眼里,冯保就是一个借着太后狐假虎威的家奴 。一个爷爷时期进宫的奴才,因为资格老,就能够站在主子头上大呼小叫了?
于是,每一次因为冯保打的小报告而受罚的神宗,都把这股怨气撒在冯保身上 。我们看到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神宗好几次把蘸满墨水的笔掷到冯保身上,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
当他亲政后收到言官弹劾冯保的上疏时,神宗居然说是:我等这封奏疏很久了 。
但冯保依旧毫无察觉,在冯保心里,他只是在尽心尽职地照顾着年幼的君主,帮着皇太后约束君主的贪玩与意气,这一切等到神宗日后成为一位明君时,皇帝就会体恤自己的良苦用心 。
但他最后等来的,只是神宗一道发配南京的圣旨 。
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仅仅半年之后,冯保被贬为奉御,全家削去官职 。万历十一年,冯保于南京病逝 。
这位由冯保服侍长大的君主,最后告诉冯保:我不需要你了,我恨你 。
就我个人来看,冯保的 历史 作用是正面居多 。他与张居正的合作,稳定了万历初年的朝局,保证了张居正新政的推行 。同时,尽管神宗对冯保的管束非常反感,却的确使神宗成为了明代 历史 上不多的有文化的君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