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你们,就是我想见的人( 二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一个年轻的小老师找我聊天 。 她刚刚结婚 , 先生是位军人 , 而且巧的是 , 就在许昌当兵 。 听同事说 , 她每周都去许昌看先生 。 “许昌挺近的 , 高铁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她一脸娇羞地对我说 。
回家的路上 , 一个人开车 , 猛然间想到了她 , 想到了她说的话 , 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
自30年前离家读书、工作、生活 , 每年暑假、寒假 , 两次探亲 , 是雷打不动的 。 可是后来 , 每次探亲的时间越来越短 , 来去匆匆 。 到这两三年 , 因为疫情 , 因为儿子读书 , 因为工作繁多 , 探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
妈妈75岁了 , 经过了两次手术 , 身体大不如前;爸爸73岁 , 肺气肿日益严重 , 很少下楼 。
“现在疫情这样 , 没有啥事儿别想着回来 , 路上不安全!”“我跟你爸都好 , 你别挂俺 。 招呼好自己 , 招呼好孩子!”……听着他们说这些 , 我心安理得地待在武汉 。
我问自己:假如老公在许昌 , 即使我不会每周去看他 , 至少一个月会去看他一次吧!如果是儿子在许昌呢?我一定恨不能有空就去看他吧!
这样想着 , 不觉惭愧 。
不知从什么时候 , 遇到假期 , 买点儿好吃好喝的 , 带上爱人孩子 , 回家看看爸妈 , 成了我们的责任 。
我们自觉履行这责任 , 仿佛到点就响的闹铃 。 我们更多考虑的 , 从来都是“该回去看看了” , 而不是“想回去看看了” 。
责任 , 似乎从来都是一个高大神圣的字眼儿 。 然而 , 当它出现在亲情面前 , 却掩饰不住的冰冷 。
当17岁的我 , 迈着轻盈的步伐奔向久别的家时;当新婚的妻子 , 乘着高铁奔向挚爱的丈夫时 , 心里奔涌的 , 一定是对家的依恋 , 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 , 而绝不是责任 。
当我们潇洒地说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 , 当我们诗意地告白“阳光不燥 , 微风正好 , 见想见的人 , 做想做的事”时 , 我们很少会把儿时的家作为那旅行的终点 , 很少会把父母当成那最想见的人 。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 , 我们偷偷把对爸妈的爱 , 变成了责任?偷偷地把魂牵梦萦的家 , 变成了责任的目的地?
这世间 , 一切的爱都不能被单纯的责任取代 。 从我们降生的一刻起 , 爸爸妈妈就用爱和责任滋养着我们 , 一刻不停 。 可我们呢?难道就只能用责任去回报这从不曾改变的爱吗?
家就在眼前 。 我努力抑制内心的感情 , 轻轻敲门 。 弟弟打开门 , 侄儿从房间里冲出来 , 然后迅速地跑进房里 , “奶奶 , 姑姑回来了!”
然后 , 是妈妈熟悉的脚步声 , “咦 , 这闺女 , 现在咋跑回来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