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谷爱凌、苏翊鸣等冰雪健儿训练为何西南飞?

探秘成都“金针菇”旱雪滑雪场背后的“黑科技”训练|谷爱凌、苏翊鸣等冰雪健儿训练为何西南飞?
文章插图

▲游客在成都“金针菇”旱雪滑雪场上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采访人员谢佼摄
北京冬奥会是当下最为火热的话题,最近几日,不少人慕名前来成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打卡,平时日均接待60余人,现在每天要涌入300余名“雪友”。这块看似普通的旱雪滑雪场,曾先后吸引过谷爱凌、苏翊鸣等冬奥会冰雪健儿在此训练,最忙的时候,每天有200余名国家和省级冰雪运动员排队上雪道。
是什么吸引了众多冰雪运动选手南下成都?
“就因为这簇‘金针菇’。”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负责人张魏笑着说。
墙内开花墙外香
“金针菇”对真雪有90%的模仿度
“金针菇”是人们对“尖锋旱雪毯”的称呼。这种模拟滑雪材料采用特殊塑料制成,呈一簇簇整齐排列的芽状,近看头顶圆圆,支撑的颈部约一根手指长,特别像一丛金针菇。据介绍,从触感、声音和滑行感受,“金针菇”对真雪能有90%的模仿度。
“金针菇”的灵感源起于十余年前。发明人尖锋先生是一名滑雪爱好者,也喜欢尝试各种人工模拟的滑雪方式。他曾想把当时国际流行的旱雪引入国内,但因体验不好而作罢。
“世界旱雪大约起源于50余年前,到10年前发展成为梳子式和刷子式两种,摔倒在上面特别疼,你可以想象跪键盘的感觉,再换成跪梳子。”张魏拿出样品对比,梳子式尖齿向上,刷子式则像密集的细条扫帚。
“于是尖锋就想,我们怎么不自己造一个舒适的呢?从功能出发,顶端设计成球型,不扎人,为弥补国外材料短、回弹空间小的弊端,再把颈部加长,经过调整,功能完全能够满足需要。结果一看咋这么像我们四川人烫火锅的金针菇?”张魏说,这套“金针菇”式旱雪滑道组合单元2012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为了推广“金针菇式旱雪设备”,尖锋团队想了不少办法,参加过许多展销会,但没人相信这丛“金针菇”能模拟真雪。有的客商拿起样品在地上摩擦一下,摇摇头就走了。
怎么办?尖锋团队咬牙自己投资,在成都高新区建了小型旱雪滑雪场,举办小规模赛事,邀请冰雪运动员和各界“雪友”实地体验。嘉宾里,来了一位日本籍滑雪教练佐藤康弘,对“金针菇”雪道赞不绝口,将它引入了日本。2016年,尖锋旱雪设备进入美国盐湖城,此后又陆续进入了奥地利、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瑞典、英国、俄罗斯等国家。
冰雪健儿西南飞
“黑科技”口口相传引来众多专业人士
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金针菇”仍面临生产、推广、运营的瓶颈。成都市新都区了解到情况后,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在成都北部打造出一个体育产业集群。经过努力,一个6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落成于新都区工业东区,具备年产10万平方米旱雪毯和5000米魔毯的生产能力。为了完善改进及展示相关旱雪设备,尖锋团队于2017年建成了60余亩的旱雪四季滑雪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