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老戏台新戏台:琼韵悠悠从此扬( 三 )


戏台之“戏”亦悠长
有演出就有戏台。琼剧发展的背后,是戏台演变的历史。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琼剧》一书介绍,海南的固定性石戏台,为清代所建。清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95),海南各地的民间会馆、公馆、祠堂内,相继建起石戏台。嘉庆年间,海口数十间庙宇均建有固定戏台。这些戏台每次演戏,都会吸引附近街、坊、村庄的居民前去观看。
清末至民国初年,海口、府城等地,市镇戏园开始出现。其以要闹宽阔之处为场地,一般由地方豪绅富贾出资,用竹或枋木建成,设固定座位。光绪年间(1875—1908),海口建起第一家营业性演出场所永乐戏院。随后,中华大戏院、冠梅戏院等相继建成。
部分老戏台(院)历经传承,至今仍在使用。在海口骑楼老街自在咖啡馆的后院,有一个自在戏台。该戏台前身是海口富商张天元私宅,于1931年建成,1973年毁于台风,2014年复建,依古法修旧如旧,古色古香。现为海口市琼剧团驻骑楼老街固定演出点,逢周末有演出。
看戏|老戏台新戏台:琼韵悠悠从此扬
文章插图

海口骑楼老街的自在戏台。
新中国成立后,琼岛各市县及一些工矿企业,相继建起营业性的戏院、影剧院或礼堂,以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和召开会议用。这些戏院、剧场,较之以前的演出场所,在演出空间、声光设置、卫生条件、防水设施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改革开放后,农村庙会、节庆等各种民俗活动复苏,村民“绑戏”越来越多,因此也掀起了一波建戏台的热潮。
在城里,不管是政府建设的堂馆,还是高校的礼堂,各方面条件都比以前的戏院、剧场要好。2010年,海南省歌舞剧院落成投入使用,成为海南首个具有多重科技组合和先进配套设施的专业演艺场所,是大型琼剧演出的首选。
而无论是乡村市井戏台的土味十足,还是城市戏院的专业先进,其背后不变的,都是海南人对“海南戏”那份浓浓的爱。
以上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采访人员苏庆明摄(苏庆明)
来源:海南日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