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为什么被杀 刘文静

刘文静促成了李渊晋阳起兵,为何后来却被冤枉谋反而死?刘文静作为大唐开国功臣,也是他一手促成了李渊晋阳起兵,不曾想在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却被李渊冤枉谋反杀死 。在我个人看来,刘文静的结局有两个原因;第一自己不懂得韬光养晦,得罪了裴寂;第二他是李世民重要谋士,李渊为了打压李世民,只能拿刘文静开刀 。
皇家无亲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刘文静作为唐朝开国功臣,被李渊颁发诏书“特赦二死”,言外之意便是,刘文静可以免死两次 。即便有这样护身符,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被冤枉谋反而诛杀 。会落得这样结局,全凭下面两点 。
第一:刘文静不够沉稳,没有韬光养晦
唐朝建立以后,刘文静和裴寂以及秦王李世民三人,都获得了“特赦二死”殊荣 。刘文静对秦王李世民毕恭毕敬,也和他走得很近,内心里一直认为,秦王才是最合适继承人 。
相比对李世民的恭敬,刘文静对裴寂,就没有这样态度 。在他眼中裴寂不应该比自己权位高,他才应该是大唐第一功臣 。为了发泄心中不满,他处处和裴寂作对,后来更是做了出格事情,又恰好被自己失宠小妾撞见,这才捅了出去,让李渊等人知晓 。
第二:站在了李世民阵营,为李渊打压对象
刘文静自身没有谋反之心,在审讯他时候,他就将自己内心不满说了出来 。即便是这样,李渊还是杀了他,只因为他想借着刘文静,来敲打和打压李世民,让其放弃夺位想法 。
作为李世民谋士之一,刘文静对其非常重要 。如果留着刘文静,对太子李建成,就会是一个威胁 。为了削弱李世民实力,剪掉身边能臣,也是一个不错办法 。
可惜刘文静明明没有大错,却还是被冤枉身死 。如果当初能够韬光养晦,等到李世民上位,我想结局定会大不一样 。
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之死唐朝初期,有一位开国功臣,名叫刘文静 。
早在唐王李世民起兵反隋时,他就跟随左右,在后来的数次战役中也屡立大功 。
而与 刘文静 相比,大臣 裴寂 [péi][jì]的资历则要浅一些 。
裴寂是在刘文静的介绍下才加入反隋大军的,但他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关系更好,两个人经常称兄道弟,无话不谈 。
李渊称帝后,自然不会忘了裴寂,授予他右丞相的职务 。朝堂之上,对裴寂言听计从,良田美玉更是赏赐无数 。
而原本功勋卓著的刘文静,却得不到李渊的信任,只封了个尚书的官职 。
刘文静自以为才能远远超过好友裴寂,又屡屡立有军功,而裴寂仅因是高祖旧交,地位反而在他之上,因之心中不平 。
每次议论大事,故意和裴寂作对,由此与裴寂产生了隔阂 。刘文静心中不平,每次上朝都故意与裴寂唱反调,逐渐发展成了死对头 。
元宵佳节,屋外张灯结彩,刘文清与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灭了裴寂!”
怎料,这些话被他失宠的小妾听到了,便把此事告诉其兄,妾兄遂诬告刘文静谋反 。
李渊下令捉拿刘文静归案,交付属吏,派遣裴寂和萧瑀[yǔ]审讯 。
一番审问之后,刘文静心中的怒火再也控制不住了:“当初起兵时,我的地位在裴寂之上,如今这后生被授了高官,而我还是个小小的尚书 。我心中的痛苦无人能懂,酒醉之后说些过头的话,难道也有错?”
李渊听到了这番话,认为他有谋反之心,决定将他处死 。朝中多数大臣都为刘文静说好话,请求李渊从轻处治 。李世民也只认为刘文静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极力想保全他 。
正在李渊犹豫的时候,裴寂站了出来,火上浇油地说道:“刘尚书的确立过大功,无奈而今已有了反心,留着又有什么用呢?”
李渊对刘文静本就有猜忌之心,又听信裴寂谗言,遂杀掉了刘文静及刘文起,并抄没了他的家产 。
刘文静的免死铁劵(二次),在唐高祖李渊面前,并没有起到作用 。
刘文静临刑之前,拍着胸口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 。’果非虚言!”时年52岁 。
祸从口出 。
刘文清作为唐朝开国功臣,本可以善始善终,无奈他对比不如自己的好友裴寂[péi][jì],嫉妒其高官厚禄,口不择言,最终殃及自身 。
历史上,有不少名将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 。
廉颇,不满意蔺相如官职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他作对 。但蔺相如宽容大度,不许计较,后来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年美谈 。
韩信,也是因为战功卓著,不满意刘邦的封赏,被吕后与张良以谋反之名诛杀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