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下一句( 二 )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 , 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 , 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 , 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 , 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正善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 。夫唯不争 , 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 以其善下之 , 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 柔之胜刚 , 天下莫不知 , 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 ,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 , 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 , 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 谓之神 。
译文: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 , 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 , 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 ,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 ,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 , 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 , 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 , 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 , 以道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 , 巨大的功业建立了 , 名望树立于生前 , 恩德流传于后世 , 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 , 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 , 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 , 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 , 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 , 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 , 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 , 有仁心的人长寿 。”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 , 说‘水啊!水啊!’ , 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 , 从早到晚不停止 , 注满洼地再往前流 , 到达了大海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 , 取这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本源 , 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 , 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 。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 , 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 , 觉得鲁国变小了 , 登上了泰山 , 觉得天下变小了 ,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 , 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 , 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 , 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 , 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都有光 , 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这东西 , 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 , 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
最高的善像水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 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 , 善于保持沉静 , 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 , 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 善于讲究仁义 , 说话要像水一样 , 善于遵守信用 , 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 , 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 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与万物无争 , 所以才没有过失 。
江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 , 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 , 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 , 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 。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胜过强 , 柔胜过刚 , 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 , 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 , 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 , 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 , 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 , 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 , 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 , 就叫做用兵如神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