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晨枫:巴塞罗那圣家堂是建筑异葩,不是里程碑( 三 )


巴塞罗那|晨枫:巴塞罗那圣家堂是建筑异葩,不是里程碑
文章图片

巴黎图书馆采用铁构和玻璃 , 但依然不敢摆脱古典格调(图源:Takuji Shimmura)
巴塞罗那|晨枫:巴塞罗那圣家堂是建筑异葩,不是里程碑
文章图片

格拉斯哥大学则是更“正宗”复古的哥特复兴风格(图源:维基)
19世纪后期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从英国向美国和德国转移的时代 。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带来急速增长的建设需求 , 传统建筑的手工方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 人们也缺乏时间对精细细节多加品味 。 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文化自信 , 人们不愿再拘泥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建筑形制 。 芝加哥学派走出了第一步 。
芝加哥学派从实用出发 , 建筑以矩形立方体为主 。 早期有用全砖结构的 , 不久就转为用钢铁框架作为基本承力结构加砖贴面 。 立面用网格分割 , 和钢铁框架达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 Louis Sullivan首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 , 和旧时代以艺术风格主导的建筑设计传统决裂 , 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 。
当然 , 作为现代主义的前身 , 芝加哥学派并不是完全脱俗 , 还是有一定的形式的 。 比如说 , 高楼一般可以比照为古典柱式 , 地面层和上面的一、二层好比柱基 , 一般层高要高一点 , 外墙用粗重的砖石贴面 , 有时还有仿古典的装饰 , 主要用作商店、银行等需要面向街面的商业用途;中间楼层好比柱身 , 只有简单的网格立面 , 层高没有底层高 , 也没有太多的装饰;顶层好比柱顶 , 通常有一个花冠一样的檐部 , 有一些仿古典的花饰 , 作为垂直方向上的收笔 。 芝加哥学派的建筑语言很快像草原烈火一样燃遍美国 , 烧向世界 。
巴塞罗那|晨枫:巴塞罗那圣家堂是建筑异葩,不是里程碑
文章图片

芝加哥大楼(The Chicago Building , 1904年)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作 , 摆脱学院派的束缚 , 形式和功能达到统一 。 大片的“芝加哥窗”既增加透光和显得现代 , 又避免高空开窗被大风吹坏 , 或者东西掉落(图源:维基)
在欧洲 , 德国的工业实力和思辨传统也使得建筑走上了理性道路 。 一战后的重建任务紧迫 , 生活节奏加快 , 也使得建筑施工工业化和建筑审美引入工业时代元素水到渠成 。 建筑的现代主义时代开始了 , 包豪斯成为现代主义的西柏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