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相迎是哪次战役的典故 倒屣相迎( 二 )


倒屣相迎是何意·出自于哪?“倒屣相迎”指倒穿着鞋迎接客人,形容迎客的急迫,或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有时也用来比喻客人的尊贵 。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志·王卫二刘传》:“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
东汉汉献帝时,朝中有个叫蔡邕的人,当着左中郎将的大官 。蔡邕是当时非常有学识的人,颇受皇帝的器重 。所以,他家里的客人很多,常常是宾客盈门,门庭若市 。一天,家人报告说,门前来了一位叫王粲的客人 。蔡邕一听到王粲的名字,赶紧丢下屋里的客人,慌忙跑出去迎接,在慌忙中竟把鞋子穿反了 。
没过一会儿,蔡邕将王粲请进客厅 。客人们一见这位来客,不禁惊呆了 。原来王粲是一个少年,身材瘦弱,大家对蔡邕以高贵的身份竟这样亲自去迎接一个小孩子感到不可思议,似乎是有失身份吧!
蔡邕看到大家的惊愕神色,便赶忙介绍说:“这位是王粲,才能出众,我不如他呀!我家里所有的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给他 。”
王粲的智力超群名不虚传 。有一次他与朋友同行,见到路旁有座石碑 。朋友问他:“您能够把石碑上的碑文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吗?”王粲笑着说:“能!”于是他便一字不差地背下了碑文,那位朋友非常惊讶 。
有一天,王粲看人下棋 。忽然棋盘上的棋子被人一不小心碰乱了,无法再下 。王粲伸手将棋子摆好,与散乱之前完全一样,周围看棋的人无不被王粲的记忆力惊呆了 。下棋的一个人认为这是王粲偶然碰上了,不相信他真的记住了棋局,于是便把棋盘盖起来,让王粲重新摆一局 。结果两局棋子完全相同,大家全都口服心服了 。
王粲的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曾经写下六十多篇诗歌、辞赋 。后来他做了魏国的侍中,去世的时候年仅四十一岁 。
倒屣相迎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乐趣,那么大家知道成语的典故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倒屣相迎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 。
倒屣相迎的成语典故
屣: 即鞋 。本义是穿倒了鞋子,形容出迎的急促、匆忙,引申为热情迎接 。出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
王粲,字仲宣,东汉末期人,他的诗歌写得好,是“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王粲到长安后欲拜访当时的文坛巨擘蔡邕 。
蔡邕,字伯喈,比王粲大许多,诗、赋、文章都写得很好,又官至左中郎将,朝廷内外都很尊重他 。他的住处常常是车马盈门,宾客满座 。
有一天,蔡邕席地而坐,与宾客们正谈得高兴,忽然门人传报: 王粲前来拜访 。蔡邕一听,急忙答道:“快请,快请!”立即站起来,穿鞋去迎接 。由于起身太急,连鞋也穿倒了(“倒屣”) 。看蔡邕那急切的样子,宾客们以为是去迎接一位有名望的贵客,可进来的却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少年,宾客感到诧异 。蔡邕介绍说:“这位少年叫王粲,是汉王公的孙子,他的才能,连老夫都比不上啊!”大家一听,都把惊异的目光投向王粲 。从此王粲的名声就渐渐地传开了 。
后人由这段故事引出成语“倒屣相迎”,用来表示主人的热情好客 。也表示对来客非常尊重 。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引 《后汉书》 曰:“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 。崔骃上《四巡颂》,帝叹之 。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 。’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叶公之好龙也 。可试见 。’骃侯宪,宪倒屣迎,笑谓骃曰:‘吾受诏交公,何得薄我哉!’遂揖入也 。” 《后汉书·崔骃列传》“倒屣”作“屣履”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
释义用法
后汉时崔骃才高,去访问当时大臣窦宪,窦宪倒拖鞋子赶快去迎接 。三国时王粲少有异才,受到当时大文学家蔡邕的赏识,他听说王粲来访,赶快出门迎接,慌忙中鞋子都穿倒了 。后用此典形容主人热情迎客,宾主相知投洽 。
用典形式
【倒屐】 宋·陆游:“野客款门聊倒屐,溪潭照影一轩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