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欢度“平遥中国年”,看古城文化旅游新发展

今年春节假期,由于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多地号召人民群众就地过年。就地过年、短途出游,许多人都不约而同选择来到平遥。经过20多年发展,平遥古城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认可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让本地居民感受幸福、让外来游客多次到访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发展合理推进
文化|欢度“平遥中国年”,看古城文化旅游新发展】凭借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大平台,平遥古城正昂首走向世界,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双赢之路,不仅让世人认识到平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将其化作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今天,平遥古城也曾经历过迷茫、徘徊甚至是阻力。
1986年,平遥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意味着古城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保护古城需要钱,当时的平遥人多地少,极度缺水,没有工业资源,经济发展不起来,平遥古城深陷保护与发展两难的尴尬境地。
上世纪90年代初,历史给了平遥机遇,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个年代,人们的经济意识逐渐增强,但还没有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甚至不惜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一味片面追求GDP增长。
1997年,平遥古城从联合国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捧回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申遗成功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当时,在周边兄弟市县介休、灵石纷纷走上煤炭致富路时,唯独平遥开始兜售起文化和旅游,古老的建筑成为这座小城的标志,也形成了对外界的独特吸引力。
这座历经千年具有独特空间格局和传统民风习俗的古城得到了保留,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平遥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快速上涨。原来这也能变成钱,这让生活在古城的居民对古城有了新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称号是财富,不是与自己无关的虚名。
“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称号,改变了平遥古城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平遥人的生活轨迹。原来靠外出打工谋生活的人回来了,在自家随便支个摊儿就有收入。于是,古城里,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碗托随处可见,酒吧闪耀着五彩霓虹,门前一块木牌上写着“我在平遥等你”。
如今,走在古城里,沿途能看到许多古朴吉祥的名字,天元奎、德居斋、成晟源、庆亨丰……还有雕花木窗和红灯笼,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柴米油盐。申遗成功20余年过去,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平遥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平遥古城依托丰富的历史遗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平遥古城为核心的景区品牌,以“一城两寺”、特色街区以及系列文化活动为依托的旅游产品体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