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绘画中的冰雪运动( 二 )


艺术史上涉及冰雪运动的画作屡见于风俗画及人物画中 。 虽然这些画作的艺术价值还有待商榷 , 但它们像纪录片一样 , 复刻了早先时代人们与冰雪的游戏 。 比如 , 画家约翰·麦基的《吉尔康克尔湖上冰壶比赛》和查尔斯·马丁·哈迪的《卡斯布里克湖上冰壶》 , 都是描绘苏格兰地区的冰壶传统 。 绅士们身着正装 , 一本正经拿着扫地僧式的大扫帚聚在一起玩冰壶比赛的场面 , 今日看来十分滑稽 。
以上举例都在西方 , 而中国艺术中也有冰雪 。 中国人对冰雪的爱 , 是庆之如节日 , 祈之如私愿 。 在我们的文化里 , 有红楼一梦金觞伴雪 , 起诗社 , 啖鹿肉 , 折红梅;有西子湖上 , 痴人张岱泛舟至湖心亭 , 与陌路人赏雪对饮;有王子猷雪夜访戴 , 乘兴而至 , 尽兴而返……古人把最美的故事都设下冰雪的布景 , 天地山川净洁一色 , 仿佛若非如此则不足以衬出人物行事的超拔绝尘 。 就好像最美的相思总在月光下 , 那些秘而不宣的心意相通、那些克己复礼的漫长等待 , 常与冰雪之境有关 。 在中国古代绘画里 , 也有不少寒江雪景里渔樵隐士出没的例子 , 但让画中人物“运动”起来却不太常见 , 这大约是美学上的分歧 。
当然 , 也有例外 , 《冰嬉图》即是一例 , 且这个例外还十分重磅且翔实有趣 。 《冰嬉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画师张为邦、姚文瀚合笔的官制图卷 , 记录的是皇家的冰上大型演出 。 所谓“冰嬉”是满人的风俗 , 从关外带来的祖制传统 。 前人有“走白冰”即“走百病”的说法 , 清代十分重视冰嬉 , 滑冰队日常编制5000人 , 每年从中挑选1600名骁勇之士来宫中训练 , 以备冬至到三九时节 , 为皇家及大臣们表演 。
冰嬉的场面很大 , 且难度极高 。 若拆解、换算成现代运动 , 大概包含了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上足球、冰上投球、冰上杂技等很多项目 。 比如《冰嬉图》中画的转龙射球 , 百人的队伍行进于冰上蜿蜒如龙 , 且需不断穿插变换队形 , 表演者们一边要跟住队伍 , 一边又要体态潇洒地完成各种高难度附加任务 , 不容有失 , 这是世界级的表演 。
冰雪带来了力学条件的改变与异化的时空关系 , 而人们参与冰雪运动 , 是要在几近无摩擦的状态下 , 获得速度、激情、轻盈的美感 , 所有的自在得体又都与自身强大的控制力相连 , 冰雪运动要求人们平衡、精确、勇敢、果断、头脑清醒、审时度势 , 以及有强大的驱策自己的能力——它是不断向内的塑造与征服 。 所谓“飘然而行陡然止 , 操纵自我随纵横” , 正是冰上运动最凝练的写照 。
(作者:萧歌)
【尼德兰|绘画中的冰雪运动】【编辑:上官云】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