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的的这种经典预叙模式,在多年后为许多中国作家所承袭 。因为母语的影响而自然形成的这种叙事风格,在“与世隔绝”多年的中国作家眼中极具一种奇特的魅力,许多先锋作家把它改装拼接到小说文本中 。例如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等等 。
马原有意挣脱马尔克斯的束缚,他的预叙不露声色 。他在《虚构.》的第二、三节中,避开了“许多年之后”或“多少年之后”之类的叙事方式,直接让本来该发生在第二天(以七天计算)的事情提前发生 。在第二节中,马原让沉默了几十年的“哑巴”说了个够 。为了让故事中的其他人看明“哑巴”的“妄语”,又在小说的第十六节,也就是时间的第六天,让发生在第二天的故事重演 。
预叙手法用于小说创作中,使线性时间上明天发生的事或者说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提前到今天来叙事,从而使单线时间变为复线时间,以求得叙事视点的多样性,使叙事方法多元化,这当然是小说创作的一大进步 。
马原也没能摆脱马尔克斯的束缚 。在《虚构》的第七节中,他对我们说:“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第二天早上会和我一起爬山 。”事实上,当马原这么说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了 。当马原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给我们交代过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在线性时间这条坐标上,事情已经先于时间出现在了读者面前 。故事不再成为依附于时间概念上的自然延续 。叙事通过这一手法使故事得以转换、错位、中断,得以重新组合,叙事时间改变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自然流程 。在这里,通过这句话,运用预叙的手法,马原得以将小说开头断裂开来的时间连接起来 。当马原以马尔克斯的那句母语的变种进行叙事时,故事时间已经显得不重要了 。一个同时站在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上叙事的故事,已经不能在具体的时间河流中找到坐标 。
马尔克斯的幽灵无处不在,他的叙事声音的回应也无处不在,马原的“叙事圈套”,一部分也就是马尔克斯对时间把握的一种变体或者说是变种 。
马尔克斯叙事的口吻是站在某个不明确的“现在”,讲“许多年以后”的一个“将来”,然后又从这“将来”回顾到“那久远的一天”的“过去” 。而马原的视点是“今天”,“明天”,是以今天为背景的预想,站在“今天”想象“明天”,由“明天”跳到“昨天”,然后转回到“今天”的描述,最后,再一次回到对“明天”的预想之中 。
在幻觉中的玛曲度过四天后,马原的昨天、今天的观念似乎又开始复活,“……我首先否定了要搬出她家的想法,其次,我决定今天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到神树去 。第一件昨天就决定了的 。我记得老哑巴的家在村子的西南角上 。”
“昨天,今天,明天 ”,这些在幻觉里的时间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 。马原在《虚构》中的时间意识,是一种在“虚构”中下意识地对时间的模糊 。他所谓的“叙事圈套”更接近于把时间打乱重组后在小说文本中的“西学为用”式的表现 。
结语:
马原的小说还有很多可供分析学习的地方,它的语言上的取向矛盾(海明威式的和博尔赫斯式的),它的体裁试验,它的心理学技巧,等等 。虽然马原近年来已经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小说出世了,或许不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但一定会凭借其独特风格和良苦用心赢得许多读者的心 。
《虚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是马原的写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因为马原在这部小说里运用的各种叙事技巧,包括对“元小说”创作理念的追求,对时间意识的混淆,对繁复的叙事迷宫的营造,以及“叙事圈套”对读者的“误导”,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虚构气质” 。在虚构中追求虚构,反而使小说多了一份真实感、客观感 。这种气质使得这部小说鹤立鸡群,在80年代的先锋小说潮流中独占鳌头 。
马原是什么马原是作家 。
马原,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2012年11月,马原在云南西双版纳遭到殴打事件在网上引起关注 。
主要作品:
【作家马原九路马堡 作家马原】短篇小说《拉萨河女神》《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希玛拉雅古歌》《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 。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游神》《旧死》等 。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纠缠》以及剧本《过了一百年》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出自四川的作家有哪些比较有名的
- 我国身残志坚的作家
- 孙犁是什么派的代表作家
- 有称为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是哪位
- 老舍资料简介
- 稿费比较高的投稿平台 稿费
- 玛格丽特米切尔故居 玛格丽特米切尔
- 中国当代十大作家是哪十位
- 什么事一级作家和二级作家
- 关于契诃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