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碧鸡坊有啥好玩的 金马碧鸡坊( 二 )


金马碧鸡在汉代应该是专指神名而非山名,但从《蛮书》的有关记载来看,至少在唐代以前,金马碧鸡已由神名逐渐变为了山名 。唐代樊绰的《蛮书》谈到:“金马山在拓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与碧鸡山东南西北相对,土俗传云,昔有金马往往出现山上,亦有神祠 。”“碧鸡山,在昆池西岸,上与拓东城隔水相对……”唐代,佛教传入云南后,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而逐渐兴盛,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因此也演变成了佛教故事 。据元代张道宗《纪古滇说》云:“周宣王时,天竺摩耶提国阿育王生三子,长曰福邦,次曰宏德,次曰至德 。三子俱健勇,因父有神骥,争欲得之 。王莫能决,乃命左右曰:‘将我神骥纵驰而去,有能追获者主之 。’纵骥东奔,季子先至滇之东山得之,因以金马名其山;长子次至西山,有碧凤集山上,滇人呼凤为鸡,因名山为碧鸡;次子后至北野,各留屯不回 。阿育王忧思,遣舅氏神明以兵迎之,为哀牢彝所阻,遂归滇,各主其山,死而为神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统治者,在位时皈依了佛教,并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 。在这个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神话故事中,金马碧鸡由古代先民自发崇拜的动物神祇被拟化为佛教人物(阿育王太子),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金马碧鸡的崇拜即是对佛教的尊崇,同时这也是佛教利用民间传说宣扬其教义的明显例证 。清代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清朝统治阶级又利用金马碧鸡神话,企图说明平定叛乱乃是天助大清 。据戴炯孙《昆明县志》载: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军将领固山贝子率军围攻昆明城,屯兵于金马山麓,“夜梦金马腾骧,及明日城克 。”于是清朝统治者决定重建灵应寺(金马寺) 。
由于金马碧鸡象征吉祥如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千百年来,它的传说一直在三迤大地广为流传 。昆明人更是把金马碧鸡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颂扬它、赞美它,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不乏有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东骧神骏,西翥灵仪”这样的千古名句 。人们为了纪念金马碧鸡,在金马碧鸡二山山麓修建了金马神祠和碧鸡神祠,又在昆明城内建造了金马、碧鸡二坊,并把二坊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金碧路 。
值得一提的是,金马、碧鸡二坊曾是昆明城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 。它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 。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与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 。金马、碧鸡二坊建成后,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 。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 。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相传在特定年份的中秋这一天傍晚时分,太阳西沉,余辉照着碧鸡坊的倒影向东移动,而此时,月亮东升,月光照着金马坊的倒影向西移动,两坊的倒影相向而行,逐渐靠近,最终会交接在一起,这就是“金碧交辉”的奇观,据说六十年才会发生一次 。
由于金马碧鸡坊作为城市的标志早已深深植根于昆明人民的心目中,1998年,在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昆明市人民政府再次重建金马碧鸡二坊,新建的金马碧鸡二坊气势更加雄伟,更加金碧辉煌……今天,昆明人不仅把自己的家乡称作“金马钟秀,碧鸡呈祥”,那奋蹄腾飞的金马、引吭高歌的碧鸡代表的不仅仅是历史上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更是今天昆明这座城市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象征 。随着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金马碧鸡故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

金马碧鸡坊有啥好玩的 金马碧鸡坊

文章插图
昆明金马碧鸡的来历?关于昆明金马碧鸡的传说也很多:
---流传最多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昆明大旱,人们已经快活不下去了 。突然有一天天边飞来一只巨大的碧鸡,它展开巨大的羽翅,遮住了烈日 。昆明得救了 。但是碧鸡却遭受着烈日的烘烤 。在这时候,金马出现了,拼死搭救碧鸡,却被一阵雷电击到 。最后金马、碧鸡双双死去,昆明人流着眼泪将它们安葬 。在安葬金马和碧鸡的地方涌出了泉水,从此解除了昆明地区的干旱,使昆明得救了 。
就在我相信了这个传说的时候,我搭乘的一个昆明出租车司机又给了我另外一个传说:说古代昆明有个土王,生了两个儿子 。土王年纪逐渐大了,想在两个二字当中选一个继承人,但是两个儿子都不愿意继承王位 。最后土王想出一个主意:在山上埋下两个东西,金子做的云南马和孔雀 。分别叫两个儿子去找 。谁先找到,谁就继承王位 。但是几个月后,两个王子都没有出山 。土王派人上山找的时候,在金马和碧鸡旁分别找到了两个王子的尸体 。土王为了纪念自己的两个儿子,建了这两个牌坊,金马坊和碧鸡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