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论语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 三 )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 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监于 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 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 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 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 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 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害并至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二、《中庸》全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 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 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 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
《诗》云:“鸢飞 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 地 。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 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 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 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忄造忄造尔!”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