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全诗 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 )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
道是无情却有情是哪首诗里的?全文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竹枝词》,此句用了双关的手法,原文是“晴”,谐音为“情” 。全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白话文意思是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 。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 。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 。
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 。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 。
道是无情却有情,出自那首诗,它表达了什么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竹枝词》,此句用了双关的手法,原文是“晴”,谐音为“情”,它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表达了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贴切自然 。
原文:
竹枝词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译文: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至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这是其中一首 。
赏析: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