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春节特辑 | 厉新建:关于文旅行业的五个变化和五大思考( 二 )



图片红军长征雕塑群(图源:摄图网)
第五 , “三新一高”要求下 , 旅游业发展有机遇有挑战 。 宏观经济上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有序构建 , 但受制于新冠疫情 , 入出境被按下了暂停键 , 旅游业的双循环格局主要表现为国内大循环 , 而且因为国内疫情的散发现象 , 使得国内大循环在断断续续的熔断中 , 更多地表现为省市内的大循环 , 也促使旅游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
五大思考
总体上看 , 旅游业仍将艰难前行 , 多数旅游企业仍将艰难度日 。 尽管旅游业和继续坚持的旅游企业展现出了极大的韧性 , 但旅游业在过去的一年中也经历着队伍大调整、行业大调整、产业生态大调整、发展预期大调整等方面的变化 , 给2022年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困难 , 也给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 。 在这个艰难时刻 , 更要理性冷静地思考:
第一 , 如何看待微旅行的发展?对于无法像2020年之前那样说走就走进行远距离甚至跨境旅行的消费者而言 , 微旅行是释放休闲旅游需求的重要选择;对于无法经营出入境旅游、国内远程旅游的旅游企业和目的地而言 , 微旅行是有助于度过难关、维护供给体系的重要举措 。 不过 , 微旅行究竟能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乃至整个旅游业的主体性业务 , 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旅行|春节特辑 | 厉新建:关于文旅行业的五个变化和五大思考】在投资动能下降和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 , 微旅行乃至周边游能否在所谓高消费能力人群的境外回流、远程旅游人群消费在地化的窗口期吸引足够的增量投资 , 并最终带动高品质供给增量 , 也还值得观察 。 如果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 对微旅行没有体系化的支撑、革新性的认知 , 无论是城市的微旅行还是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周边度假发展的持续动能都会面临问题 , 微旅行市场的社会化程度也必将受到限制 , 微旅行的体量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只能是补充性的甚至是暂时性的 。

北京为例 , 2019年京外国内游客1.9亿 , 花费5306亿 , 人均2793元 , 市民京内游1.3亿 , 花费559亿 , 人均430元 , 但到2020年 , 京外国内游客9713万 , 花费2513.9亿 , 人均2588元 , 市民京内游8639万 , 花费367.0亿 , 人均423元 , 总量规模下降明显 , 人均花费也出现下降(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 , 2019年国际旅游人均花费1000美元 ,2020年1300美元 , 2021年估计1500美元 , 呈上升趋势) 。
尽管本地休闲也是美好生活的必然组成 , 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的融合是重要趋势 , 本地休闲也需要深耕深挖 , 而且潜力远未释放 , 但短期看 , 远程客流减少后本地消费对旅游业整体贡献离“堤外损失堤内补”还有相当的距离 , 未来一段时间 , “堤内”对“堤外”的挤出就如同“国内”对“入境”的挤出 , 需要通过分层适配、协同推进来缓解 。 此外 , 如何在社会效益(包括文化效益)之外提高经济效益(包括旅游效益)也还需要摸索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