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农校在哪里 安江农校

安江农校的历史沿革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即原湖南省安江农校(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校区) 。坐落在雪峰山下、沅水之滨、有神秘的”物种变异的天堂”之称的洪江市安江盆地 。这里古木参天 , 风景秀丽 , 果树成林;这里园前广场宽袤 , 稻田成片 , 园后沅水流经 , 交通舟  , 环境幽雅清净;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气候温和 , 雨量充沛 , 土地肥我沃;这里四季分明 , 平均气温17度 , 年平均降水量1378毫米 , 无霜期298天左右 , 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 物种变异十分活跃 , 是办学、育人、农业科研之佳地 , 也是物种变异的天堂 ,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源地” 。安江农校校园解放前是闻名湘西的古刹胜觉寺 。1940年9月 , 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从武冈县竹篙塘迁来安江镇郊胜觉寺 。1941年11月 , 国立十一中学职业部改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 。1950年11月改为湖南省农林技术学校“ , 1952年11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这里不仅是全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 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 。1964年 , 安江农校遗传学青年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师开始在安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着手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揭开了安江农校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67年 , 湖南省科委正式把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 , 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了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小组 。1970年 , 袁隆平老师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首先发现“野败”材料 , 为杂交水稻研究找到了突破口 。之后 , 在袁隆平老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 , 通 过全国大协作 , 于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 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杂交水稻在湖南省安江农校研究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举世瞩目 , 袁隆平院士当之无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从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世界!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安江农校)见证了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掀起世界“绿色革命”的辉煌历史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 , 一方面把世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杂交水稻研究历史全过程 , 以实地实物及相关文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为丰富世界科技史的文物保护内容提供绝无仅有的素材 。
1、“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正式确定命名 。
2008年4月份经袁隆平院士慎重考虑后亲自选定 , 将安江农校确定命名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 2008年10月10日 , 袁老师亲笔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题写了园名 。
2、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与利用协调会的召开 。
2008年10月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在长沙召开了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的“安江农校纪念园保护与利用协调会” 。袁隆平院士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参会的领导及专家认为:“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 , 是袁隆平精神与学术思想形成发展的见证 , 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资源 。为了避免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湮没于历史长河 , 对农校严加保护非常重要且十分紧迫”;这反映出省市专家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文物保护项目的战略认识深度和国际视野的广度 。
3、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利用 。
湖南省文物局领导和怀化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非常重视 , 多次到现场视察和办公 。特别是市委李亿龙书记、政府汪辉副市长在现场办公时 , 要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把保护管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工作做好 , 并批示每年落实一定的保护经费 。
4、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并积极开展保护管理工作 。
学校十分重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早在1998年专门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机构 , 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 , 明确了管理责任 。
2004年 , 经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请并申报材料 ,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就被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在保护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 仍然积极努力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科研供水设施改造以及袁隆平科研楼、袁隆平旧居、安江农校原教学办公楼、木板房等修缮美化以及除险加固处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