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棉|从黄道婆、徐光启,到一年七登CNS,农业科技前沿探索竟在徐家汇延续了几百年……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所只有几十个课题组的研究机构,一年内7次登上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这所名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科学创新中心的研究机构,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创造出了耀眼的成绩。
而这背后却蕴含着徐家汇这个可上溯至明代的现代化城区与农业科学之间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轧棉|从黄道婆、徐光启,到一年七登CNS,农业科技前沿探索竟在徐家汇延续了几百年……轧棉|从黄道婆、徐光启,到一年七登CNS,农业科技前沿探索竟在徐家汇延续了几百年……
文章插图

黄道婆 衣被天下
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很大程度上肇始于一位上海徐汇区的农业科学家——黄道婆。
按照元代王逢《黄道婆祠诗序》记载所言,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时“松之乌泥泾人”,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她一生坎坷,年少时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并在当地向黎族同胞学习了木棉(木棉科木棉属乔木)纺织的技术,织成的布叫吉贝(黎语木棉的意思)。
轧棉|从黄道婆、徐光启,到一年七登CNS,农业科技前沿探索竟在徐家汇延续了几百年……
文章插图

木棉果实的纤维细而轻,但长度短,弹性差,而且仅在热带或亚热带才有分布,所以吉贝布难以推广。黄道婆返回家乡后将吉贝布的纺织技术用到了适应性更广的棉花(锦葵科棉属草本)上,并加以变革性地改进。
据记载,棉花在汉代时已经传入中国,但宋代以前主要用作观赏花卉(花色很美,类似于木槿和木芙蓉的花),并没有推广种植。棉纤维是棉籽(棉花种子)表皮毛特化而成的,纤维长度长,弹性好,非常适合织布。然而,这些纤维紧紧连结在大而坚硬的棉籽上,因此要用于纺织必须先将棉籽去除,这一过程被称为轧棉。
黄道婆之前,轧棉主要靠手剖去籽,不仅效率极低,经济效益也很差,成为制约棉花纺织的第一道难题。黄道婆于是首先发明了手摇脚踏式轧棉机,将轧棉变成批量化、省时省力的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后,黄道婆又改进了让棉纤维均一化、蓬松化的弹棉工具,发明了将棉纤维高效纺成棉线的三锭脚踏纺车,改造了脚踏织布机,在促进织布效率的同时使织布机具有了织纹和提花的功能。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黄道婆对于棉花的种植的推广和技术革新也有贡献。这些一体化的技术革新极大地促进了乌泥泾与临近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府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中心,松江府也从此有了“衣被天下”的美名。
纺织业的繁荣不仅直接带动了元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工商贸易和轻工业生产,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经济中心的形成,并为清末之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