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二十四节气再次惊艳世界,为农耕发明的历法,为啥农民说不看了( 二 )


这样古代农民种地就方便多了 , 也不用看太阳和月亮了 , 按照二十四节气来种就可以了 。 从西汉起 , 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 , 指导农民农业生产不违农时 , 按节气安排农活 , 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 从此 , 二十四节气就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时间坐标 。
我们从二十四节气中的名称就能看出来代表的意义不同 。
反应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和季节的转折点的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表示四季开始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应冷热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应降水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应温度变化过程的有白露、寒露、霜降;反应物候现象的有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

由于二十四节气确立是在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 , 那边的气候和我们东北以及南方地区相差是很大的 。 所以 , 二十四节气对于一些地区来说只是一种参考 。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应用 , 古代农民也总结出了很多农谚 。 比如 , “寒风迎大雪 , 三九天气暖”、“中秋云遮月 , 雪打上元灯”、“春天孩子面 , 冬天后奶面”、“二月清明一片青 , 三月清明草不生”、“清明谷雨 , 冻死老鼠” , “雨春夹一冬 , 必定暖烘烘”、“未到惊蛰先动雷 , 四十八天云不开”等等 。
现在农业生产和技术相比几千年前要高明得多 , 可以弥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 所以 , 有些农民朋友说现在农民种地已经不看二十四节气和农谚了 。 只要大水大肥 , 地膜一扣 , 不按时令种植也能获得丰收 。
像我们大棚的蔬菜和水果 , 只要茬口不受影响 , 也不需要按节气来种了 。 像我们东北种植大豆、玉米也不看节气 , 主要是看生育期和积温 。 所以 , 现在农民说不看节气种地了 , 也是现实 。
按老祖宗对作物生长的认识来看 , 他们认为作物生长是受时间和气候先后有序控制的 。 瓜果不和时令种植 , 早种催生 , 就不会有好的味道 , 只有适时种植 , 瓜熟蒂落 , 才能获得好的口感 。 我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 , 但是现实和我们想的却不一样 。
比如 , 我们种的桃 , 个大的能买上价钱 , 有人收 , 个小的没人要 。 所以 , 我们就不考虑口感了 , 只考虑个头 , 等我们买回来吃了一口不好吃 。 还有我们吃的土豆 , 个头也是越来越大 , 膨大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氯化胆碱 , 这个东西很神奇 , 给鸡吃了 , 鸡就会一天下一个蛋 , 给鱼吃了 , 鱼就会多产卵 。
但是 , 这些我们也不能怪农民 , 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 因为 , 黄瓜不直的我们不要 , 西瓜不甜的我们不吃 , 草莓小的我们不买 。 为了 , 不让自己辛苦种出来的扔大街 , 只能迎合需求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