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晏殊 鹊踏枝

鹊踏枝有哪些内容?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愿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
1900年敦煌鸣沙山藏经洞被打开,尘封了千年之久的二万多卷珍贵文献重见天日 。从这批文献中清理出唐五代词曲数百首,被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 。
敦煌曲子词大都是民间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民生疾苦、边塞征戍、羁旅愁怀、离情别绪、男女爱情等等 。体式上还没有成熟,在字数、句法、协韵等方面还比较自由,没有定型 。艺术风格上与文人词有很大不同,它具有清新质朴和俚俗稚拙于一身,可以说,敦煌曲子词带着词体文学初创阶段的优点和不足,在中国词学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开篇 。
这首词写的是妇思征夫,本来这种题材的词的主题是比较伤感的,但这首词却巧妙的让一只喜鹊充当了解烦的角色,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的将少妇和喜鹊各自的心理刻画的活灵活现 。上片写少妇埋怨喜鹊谎报喜讯,便把它抓住关进笼中;下片写喜鹊埋怨少妇误解了自己的好心,但愿她丈夫早日归来,以证明报喜无误,从而把自己放出金笼 。可以说,这首词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对喜鹊的描画,词人通过喜鹊的自白说出了少妇的心声,将其思念刻画的极为生动 。就整篇词作而言气氛也是轻松欢快,读来妙趣横生,充满喜剧色彩 。
鹊踏枝又名什么啊?鹊踏枝又名蝶恋花(词牌名称) 。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 。
鹊踏枝词牌沿革
关于“蝶恋花”调的来源,学者说法不一 。明代杨慎在《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条中指出:“‘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 。”此说有误,此诗见于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 。”清代毛先舒承袭杨慎的观点,在《填词名解》卷二中认为:“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 。”
晏殊《鹊踏枝》全文原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代晏殊所作的《鹊踏枝》全称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 。
白话文释义: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