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封常清( 四 )


天宝末年进京朝拜时,安禄山反叛了,皇帝召见他,问用什么办法对付叛军 。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说:“国内长期太平,人们不懂作战 。然而,道义上有正义和不义,战场上有各种谋略 。臣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招募勇士,甩着马鞭过黄河,不久就把叛逆的头献到朝廷来 。”皇帝欣赏他的勇气 。第二天,朝廷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副大使,骑驿马到了洛阳 。封常清招募到六万军队,但都是市民和仆役,便安排军队拆毁了河阳桥守黄河 。叛军对平原郡发动进攻,命颜真卿率兵七千人防守黄河 。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飞马到朝廷奏报 。封常清把李平拿的报告打开看了,就靠着营帐写信给颜真卿,劝他坚持守城,并且通过驿站送悬赏捉拿安禄山的檄文几十份给他,颜真卿收到后,就分送给各州郡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占荥阳,进入罂子谷,先锋到葵园 。封常清派精锐骑兵抵御,杀死了叛军上百人 。叛军大部队到了,封常清抵挡不住,退进上东门,接战后又战败了 。叛军击鼓进兵,搜捕官员 。封常清在都亭驿迎战,又打了败仗 。退兵守宣仁门,又打败了 。于是从提象门出城,砍倒大树堵住道路阻挡追兵,至谷水后,向西逃往陕郡 。他对高仙芝说:“叛军力量很强大,不能和他们硬拼 。潼关无守军,一旦叛军冲过潼关,京城就危险了,不如赶快去守潼关 。”高仙芝听从了他 。战败的报告送到了朝廷,皇帝罢免了封常清的官职,让他作为老百姓隶属高仙芝给高仙芝办事 。高仙芝让他穿着黑色衣裳监督部署在左右的军队 。边令诚拿着诏书来了,给他看,封常清说:“我之所以不拼死在战场,是怕污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 。现在,我死乃心甘情愿 。”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皇帝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 。到了渭南,皇帝下诏命他到潼关去 。封常清忧虑恐惧,写遗表谢罪,说:“自从洛阳失守以后,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被接见 。”又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轻视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到将被处死时,将遗表交给边令诚就去受刑死了,人们大多同情他 。
宋祁等史官说:常清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 。欲入关见天子论成败事,使者三辈上书,皆不报,回斩于军 。此论不虚 。封常清,本非将才,是军中文吏 。他求功心切,玄宗所用非人,致使他被错杀 。玄宗无德,让封常清、高仙芝替自己代过 。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封常清

文章插图
封常清为何被称为悲情名将?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其中的“封大夫”就是大唐名将封常清,岑参曾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任他麾下判官 。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 。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 。
其实,封常清就像一个被遗忘的悲情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
临猗人封常清的职位在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达到顶峰 。那时他正在任安西节度,而唐玄宗李隆基却调他入朝为御史大夫,还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五品官,并在长安城内赐宅第一座 。尽管封常清自幼父母双亡,但是朝廷仍给他的父母赠以封号 。
很小的时候封常清就随外祖父一起流放于安西 。当时他的外祖父被派守胡城南门当门卒,不过这个老头经常让外孙坐在城门楼上,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 。
长此以往,封常清也算得上博览群书 。
外祖父老病而死,封常清就孤贫无依了,一直到三十多岁还只是个一般的士兵 。
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时,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每次出门都有随行副官三十多人随从,个个气势不凡 。
一次,封常清进帐报名要当高仙芝随从副官,高仙芝看他身形瘦小,走路也一瘸一拐,相貌也很丑陋,随即拒绝 。
过了几天,封常清又来报名,高仙芝不耐烦地呵斥道:“我随行副官人数足够,何烦复来!”封常清也火了,说:“我倾慕您的英明高义,愿于左右伺候以听驱遣 。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明公您怎能这样拒绝我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