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东西问 | “年味中国”系列稿之六:春节如何“玩转”冰雪?

(东西问)“年味中国”系列稿之六:春节如何“玩转”冰雪?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题:春节如何“玩转”冰雪?
作者 崔白露
文化|东西问 | “年味中国”系列稿之六:春节如何“玩转”冰雪?
文章图片

辞旧迎新之际 , 中国人结束一年辛勤劳作 , 利用春节假期休闲娱乐、调整身心 , 为来年“充电” 。 就此而言 , 玩是一件大事 。
今年春节正逢北京冬奥 , 冰雪活动成为“玩乐担当” 。 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什刹海冰场上 , 男女老少尽情驰骋嬉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 严寒难挡市民欣赏冰雕、雪雕和冰灯的热情;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上 , 选手们蓄势待发 , 为比赛做最后准备 。
文化|东西问 | “年味中国”系列稿之六:春节如何“玩转”冰雪?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22日 , 北京 , 民众在什刹海冰场体验冰上运动 。 中新社采访人员 盛佳鹏 摄
数九寒冬 , 万物萧瑟 , 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 , 皑皑冰雪覆盖大地 , 冰封江河 。 人们拥抱自然、对话自然 , 创造出众多冰雪活动 , 形成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 。
最初的冰雪活动 , 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 距今一万年前 , 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先民在洞穴岩画中描绘出人们脚踏滑雪板的狩猎场景 。 无独有偶 , 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挪威、瑞典和芬兰北部均发现有关滑雪的史前遗迹 。 为应对冬季恶劣的冰雪环境 , 处于相似纬度和自然条件的北方民族 , 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滑雪板、冰鞋、冰车、雪橇等 , 作为狩猎、运输和军事行动的工具 , 提升生存和生产能力 , 进而形成生活方式、谋生之道和文化习俗 。 在与自然的互动中 , 人类不断认识、适应自然 , 进而学会更好地与自然共处 。
随着物质财富积累和社会文化发展 , 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和愉悦 。 大自然所馈赠的冰雪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 自然资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有机结合 , 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冰雪文化 。
古代中国 , 传统冰雪文化同时受儒家思想和北方民族文化影响 , 并通过文艺创作和休闲娱乐的民俗活动展现 。 文人墨客爱赏雪咏雪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 是孤身赏雪的心旷神怡;“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 是友人雪夜煮酒的融融暖意;“闲来松间坐 , 看煮松上雪” , 是融雪煎香茗的闲趣;“腊雪初销梅蕊绽 , 梅雪相和 , 喜鹊穿花转” , 是踏雪寻梅的雅兴 。 清辞丽句中 ,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取向 。
唐宋以后 , 竹马、冰床等器具逐渐从交通工具向休闲娱乐工具转变 , 各类冰上运动统称为“冰嬉” 。 宋元时期 , 人们喜欢“塑雪狮、装雪灯 , 以会亲旧” , 将“雪花”“雪灯”等以金玲彩缕为饰 , 放入金盆玩赏 。 清代 , 溜冰、抢等、转龙射球、冰上蹴鞠、冰上杂技等融入更多满族习俗的冰嬉活动走向制度化和庆典化 , 不仅承担外交礼仪、彰显国力的重要政治功能 , 也成为百姓共享同乐的休闲娱乐活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