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诏是什么意思 罪己诏( 六 )


在经济上,他招抚流民,鼓励开荒,免除自明末以来对百姓的种种科派,连各地向皇上进贡土特产品也下令免除,救灾救荒,大力发展生产 。
顺治在治理国家方面,清明之举不少,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条是他能诚心听取下情,容许臣下犯颜直谏,即使提的意见非常尖锐,他也不以为忤 。相反,臣下不提意见,他反而不高兴 。如此大度的气节,不仅远远超过他的先辈,对其后代也发生着深刻影响 。
清朝诸帝大多勤政而有作为,能听得不同意见,很少如前代皇帝,一语不合,便把提意见甚至提建议的大臣打个皮开肉绽,直到要了人家脑袋 。这里顺治皇帝的表率不能不说对他的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
更难得的是,当时的福临,只有十几岁,二十出头,以我们今天许多家庭的条件来看,还不过是个孩子,但那时的福临就能有这般见识,这般作为,实属难能可贵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治遗诏
罪己昭是什么意思“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
“罪己诏”中的“诏”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告也,从言从召 。东汉的鸿儒郑玄为“诏”作注,谓之:“诏,告也” 。告,告诉,对人说 。这个人有上,也有下 。《管子》一书中记载:齐桓公一次探望卧病的管仲时 。
征求管仲对日后政事的良谋:“仲父亦将何以诏寡人 。”“仲父”(管仲)是臣,“寡人”(齐桓公)是君,意思是要臣“诏”(告诉)君 。齐桓公并没有以“君”为是,而是把“诏”字放在上下君臣平等的位置 。但是,自秦始皇宣告“命为‘制’,令为‘诏’”之后,“诏”的语权就变成皇帝的专利了 。
“罪己”,就是帝王责怪、自省自己的“口谕”,与“诏”字并用,就成了诏告天下的一种文书 。
扩展资料
历史上,“汉武帝罪己诏”被称为“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晚年时,对祭神拜仙一事深信不疑,他屡次修建祭祀庙堂,并且花费大量财力多次封禅出游寻仙 。很多道人为了迎合汉武帝的喜好,纷纷入海寻找蓬莱神仙 。汉武帝听信方士的话,在宫廷中建造三十丈高的铜柱仙人掌,便于收集露水饮用,认为此举定可保证自己长生不老 。
除此之外,他任用江充等小人,任由他们在西汉朝廷为非作歹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因听信江充等人的一面之词,逼死了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甚至牵连了数万名无辜百姓 。汉武帝中后期,百姓们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剥削,他们纷纷揭竿而起,爆发多场起义 。
公元前98年,桑弘羊等人建议汉武帝增加兵力到轮台镇守 。汉武帝认真反省了自己最近几年所犯的错误,于是便下诏颁布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措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罪己诏”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罪己诏
下罪己诏什么意思?“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
“罪”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是名词,但是在古代汉语里“罪己昭”的情况下,是名词做动词用了,是“认为自己有罪”的意思 。诏是诏书的意思,帝王才可用诏 。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
一是君臣错位,
二是天灾造成灾难,
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
汉文帝“罪己诏”介绍
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诏曰: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愚而不明,未达其咎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 。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
译文: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 。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