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是什么意思 千里马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出处原文及原文翻译是什么?出自韩愈的《马说》
意思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写作背景:韩愈青年时代就颇有抱负和才干.他25岁中进土后,长期闲居京城,得不到官职.只得“奔走伺候公卿”,“日求于人,以度时月”(《与李翱书》).直到10年后,他35岁时,才被召回朝廷正式任职.这种坎坷遭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昏暗,体会到统治者对待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也深刻了解了下层知识分子遭受的怨屈和折磨.于是,作者在“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思想指导下,联系当时统治集团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啥意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是:千里马是有很多的,但认得千里马的人却很少 。更深层的意思是,能人异士治国良臣很多,但有眼力能够赏识的人却很少 。
出自韩愈的文章《马说》,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识马之道,其实说是君主的任臣之理,以马的处境来比喻有才华的人的处境 。
详细解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

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是什么意思 千里马常有

文章插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千里马是有很多的,但认得千里马的人却很少 。更深层的意思是,能人异士治国良臣很多,但有眼力能够赏识他们的人却很少 。
这句话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文章《马说》,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识马之道,其实说是君主的任臣之理,以马的处境来比喻有才华的人的处境 。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参考资料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散文大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02
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什么意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谚语 。指能够发现选用人才的人,比人才本身更难得 。
伯乐(bólè):春秋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以善相马著称,比喻善于发现、选用出色人才者 。千里马经常有,而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不会经常有 。
指能够发现选用人才的人,比人才本身更难得 。唐·韩愈《杂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