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口|焉支山在左马营滩在右( 二 )


但我还是喜欢《回到张掖》这台戏的场景 , 灯光 , 舞蹈 , 情景设计 。 置身戏中 , 想想自己是炀帝卫士或是一名汉代军士 , 配剑而行 , 经青海 , 越扁都口 , 过永固 , 恍惚间就到大马营滩了 。

2

焉支山下 , 有鸡鸣 , 有人声 , 有马嘶 , 万籁俱寂 。
马场草原 , 有松柏 , 有霜花 , 有流水 , 层林尽染 。
春来踏雪寻梅 , 秋来赏菊摘花 ,
乍寒还暖时候 , 是秋也是冬 。
这是2004年深秋我在《秋谒焉支山》一文中写下的一段话 。
一晃间 , 15个年头就悄然而失了 。 下午的大马营小镇 , 有煮洋芋的味道 , 有新鲜磨菇的味道 , 也有腐烂的水果的味道 , 有人骑着摩托车回家 , 有人拉着行李箱离开 , 有人在街角的小酒馆里觥筹交错 , 有人在遮阴的地方发呆打瞌睡 , 有人在长满杂草的田间小路上焦急等待……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 , 一切又不是原来的样子 。
军马场 , 我并不陌生 。 在我很小的记忆里 , 就对军马场有了很深的认识 。 那个时候 , 生产队每遇欠收 , 就动员社员去军马场检拾麦穗和油菜 。 深秋的大马营滩 , 气温非常低 。 母亲往往是凌晨四点就会起床 , 跟着其他人一起去军马场三分场的地里拾田 , 很晚才能回来 , 有时候 , 60多岁的奶奶也去 。 说是拾 , 其实也是去偷和抢 。 趁没有军马场的人 , 或者是人到了别的地里 , 就快速将已收割的庄稼抱到等待的马车里 。 遇到这种情况 , 军马场的人便骑着军马 , 提着皮鞭快速赶过来 , 也不说话 , 只是对着人猛抽 。 有一个堂叔脸上就挨了一鞭 , 至今仍然有很深的痕迹 。 后来 , 实行包产到户 , 家家分了田 , 都有了余粮 , 也便不再去军马场抢粮了 。
上世纪90年代 , 军马场移交地方 , 成了中牧公司的下属公司 , 田地也分到了农工手里 。 曾经辉煌的马场 , 也是荣光不在 。 其职工生活也与当地农民相差无及 , 再无任何优越感可言 。 想想 , 多少兴废炎凉 , 亦只不过是光阴里的一笔轻描淡写 。
大马营镇 , 我曾来过多次 。 这里曾经有我们一个税务所 , 每年搞执法检查 , 我都来 。 税所所长曹彪是我同学 , 每次我来 , 他都带我去军马一场 , 二场去转转 。
那时的马场都是平房 , 间或有几幢两三层高的楼房 , 但都淹没在大片的黄泥平房中间 , 很不起眼 。 虽然是场区 , 也是农村 , 但相对于真正的农村 , 房屋显得规整 。 因电影《新龙门客栈》是在嘉峪关和敦煌拍的 , 河西建筑大同小异 。 所以这里的街面也有几分徐克新龙门客栈的味道 , 每每走到这里 , 我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 仿佛那里的小饭店、小卖部、理发店都隐居着绝世的高人 , 村口修自行车的也许就是个江洋大盗 , 路上赶毛驴的也许就是个江湖侠客 , 就连柴垛边晒太阳的老汉都像极了退隐江湖的令狐冲……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